教育改革是永遠的進行式:教改20年有感

| 柯華葳 院長、曾世杰 副院長

【文/柯華葳 院長、曾世杰 副院長】

  從1994年的「四一○教改大遊行」到今天,已經整整20年了。當年的新生兒,今年已經可以投票了。這個時機,我們可以問自己,當年教改的理想和目標,我們達成了嗎?我們可以回顧,國家的教育在20年內有什麼進展?我們也可以環顧左右,眼前的教育辦得怎麼樣?最後再問,我們的未來面臨了什麼挑戰?臺灣的教育,怎樣能成為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經濟富庶與國家永續之基石?而當年教改的四個主要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在歷年來的多次多樣的反省、修正與行動之後,教育基本法民國88年也已經頒布施行;現在國小國中每班人數都在30人以下;每一個人只要想唸高中大學,都有學校可唸;而在教育現代化的議題上,教育鬆綁、師培多元、家長參與、弱勢族群教育主體性等訴求,每一項都已經成為今社會中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共識。雖然有這一些成就,似乎足以回應當年教改的呼求。但是,教育改革是不是就可以在此劃上一個句點呢?

教改:永遠的進行式

  其實教育改革不可能成為過去式,它是永遠的進行式。

  舊的訴求解決了,但過程中,新的挑戰隨之而來。全球化、少子女化、高齡化、數位化、環境變遷等趨勢都對教育的結構、方式及內容產生衝擊。以大家最關心的國民教育為例,原來大家關心的師培鬆綁、教科書鬆綁、教師專業自主權等問題都不成問題的時候,教育的品質及學生的學習進展,就成為新的關注焦點。又例如,當年的「廣設高中」造成技職教育體系弱化;而「廣設大學」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造成教育的供需失衡,也成為當前要面對解決的難題。除了解決眼前的問題、不斷改善現在的教育,我們更要放眼未來,讓每一個孩子,能夠透過教育成為快樂而稱職的未來公民,這樣的改革,持續不斷地在進行著。民國100年,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發布,揭櫫了我國未來十年的五項願景:精緻卓越、知識創新、社會公義、適性揚才與永續發展的五項願景,它們不只是口號,它們也指引出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12年國教為例

  以目前最受關注的十二年國民教育為例,它是近年最重大的教育改革,想要達成適性揚才與社會公義的願景。在歷次的跨國調查裡,臺灣學生的閱讀、數學及自然的素養平均分數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孩子們的學習動機有待加強,更讓人憂心的是,臺灣前後段學生的基本能力差距有變大的趨勢,例如,15歲孩子的數學程度,全世界第四名,但前後段差距達7個年級。今年的會考中,有三分之一九年級生的數學為「待加強」,成績和猜測差不了多少。這些孩子,現在全部要進到高中職,面對能力差異這麼大的一群孩子,為了達成的社會公義及適性揚才的願景,課程、教學、評量及升學制度都必須有所改變,學校教育的目標,不該只是為了在考試中贏過別人,學習應該可以和升學脫鈎。教育部一直大力推動教師專業成長、並且進行教師評鑑法制化的工作,希望提升教學品質。甚至建置了科技化的補救教學評量系統,以及早找到需要幫忙的學生,及早給予需要的學生補救教學。而國家教院研究院也很榮幸有機會主政課程綱要草案研擬的任務,新的課綱裡將有許多適性揚才的設計,例如,它讓學生到了高中二年級,就有機會根據自己的性向,修不一樣內容的數學課。我們也希望透過教育部的協作機制,讓未來的大學入學考招,可以提供不同版本的考卷,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功。

  當然,教育議題經緯萬端,國民教育的適性揚才與社會公義只是一項。技職教育的再造、高等教育的鬆綁、學用落差的彌平、青年就業及創業的輔導、道德及公民素養的加強、國際的視野的提昇、美感教育的推廣、家庭及樂齡教育的重視等等,也都是我們努力的重點工作。

新形式的教育改革

  二十年前的教改,是在政治解嚴之後的一個心態上的解嚴,家長、老師、學者、企業的聲音,透過種種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些聲音被聽見了、被執行出來了,實質地造成了改變。今天,隨著資訊社會的到來,這樣的意見表達方式更趨多元,傳達更為迅速,我們也很歡喜地觀察到有些由下而上的教育改革正在發生,例如,網路上的各種大規模的教學精進社群、翻轉教室運動、企業或宗教團體捐助運作的大型補救教學系統、快速成長的各種FB教育論壇,這些都是二十年前無法想像,但已經在我們眼前發生的教育改革。他們沒有上街頭,但卻正在一步一步地改變了國家教育的面貌。

展望: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

  我們正面臨著氣候變遷、環境惡化、產業轉型、兩岸關係、人口老化等等重大議題。面對這些困難,國內社群與社群之間卻產生 許多令人不安的爭議,讓許多重要的政策,難以定案。我們以為,這些議題都必須在教育上著手,讓我們未來的公民具備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共好」的素養。每一個學生能具有自發主動的學習熱情,他在與他人、社會、自然的良好互動中成長,最後他能應用、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這當然是一條需要齊心努力前行的長路,但,只要方向對了,我們是攜手前行的,即使無法一步到位,總會抵達目標,我們真的可以讓孩子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