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語文新課綱—強調自學能力與思考能力的素養教學

| 蔡曉楓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蔡曉楓】

  近幾年來,先進國家如美國、芬蘭等為提昇學子的自學能力與思辨能力,紛紛推動「語文素養」的教育,這種語文素養的教育不但強調語文素養乃知識、技能與態度的融合,且其範圍不僅限於基本的識讀能力,更強調公民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以及學術領域中能自由運用語文探索知識、表情達意的能力。另外,為了順應快速變動的時代以及多元的文化環境,語文素養中應該培養學生多元文化的涵養以及環境的適應力,了解如何在不同文化情境中,與他人溝通、合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語文領域綱要草案也強調語文素養,幾個特色分述如下:

一、打好根基 厚植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為提昇學童的基礎學力,新課綱規定第一學習階段(國小一、二年級)的國語課數由每週五節課增加為六節課。另外,國小一年級乃至高中三年級這十二年間,學校教育不僅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標音符號、識字與寫字、聆聽、說話、閱讀與寫作等基本能力之外,新課綱更規劃出「文字篇章」、「文本表述」、「文化內涵」三大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全盤掌握國語文的學習要點。其中「文本表述」是承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說法,指的是不同類型的文本表述方式(如記敘文本、抒情文本、說明文本、議論文本、應用文本等)。但不同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這方面的規定僅做原則性的宣示,新課綱明訂國語文的教材與教學中需納入五大類型的文本,都是未來國語文教學需要納入的題材。課綱中並明文規定不同文本表述方式的學習要點,並將其視為是跨領域學習的基礎,也強調文化知識乃幫助學生發展文本深究能力的必備條件。

二、重視學習策略與批判思維的培養

  另外,為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新課綱依據近年教學研究的成果,歸納出不同階段中,學生應該學會的學習策略,如以閱讀而論,新課綱強調應重視閱讀策略的養成,更明確指出各階段應培養學生學會的閱讀策略,如預測、推論、提問、摘要等策略,幫助學生閱讀。另外,新課綱也強調對不同文本、觀點的批判與評述。如學生自第二階段(國小三、四年級)就需學會「就文本的觀點找出支持的理由」,第三階段(國小五、六年級)則需「連結相關的知識與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而第四階段則進階到「區分文本中的客觀事實與主觀判斷之間的差別」,「閱讀多元文本,辯識文本的重大訊息」。

三、自學篇章的納入

  培養自學能力的另一項配套措施是教材的編制,新課綱除了規定各階段教材需納入自學篇章,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以自己的步調學習;更鼓勵課文的編纂需納入字數較多的課文,幫助學生學會自己閱讀長篇的文章。另外,新課綱中不僅規定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策略,也規定教材的編輯需適當納入學習策略,配合教師的教學,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發展自學的能力語文教育是國民基本教育最重要的一環,而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應付生活需求的基本識讀能力的培養,更強調公民意識的養成,這種公民意識乃從文化及多元思維的角度運用語文進行理解、溝通、解決問題開始,進而發展個人對事物的詮釋與批判,乃至對社會、對環境的終極人文關懷。我們期許未來的國語文教育,能幫助學生以語文為工具,發展跨領域的學習能力,更能體會文學與文化之美。

三、自學篇章的納入

  培養自學能力的另一項配套措施是教材的編制,新課綱除了規定各階段教材需納入自學篇章,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以自己的步調學習;更鼓勵課文的編纂需納入字數較多的課文,幫助學生學會自己閱讀長篇的文章。另外,新課綱中不僅規定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策略,也規定教材的編輯需適當納入學習策略,配合教師的教學,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發展自學的能力語文教育是國民基本教育最重要的一環,而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應付生活需求的基本識讀能力的培養,更強調公民意識的養成,這種公民意識乃從文化及多元思維的角度運用語文進行理解、溝通、解決問題開始,進而發展個人對事物的詮釋與批判,乃至對社會、對環境的終極人文關懷。我們期許未來的國語文教育,能幫助學生以語文為工具,發展跨領域的學習能力,更能體會文學與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