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測驗介紹及診斷報告的應用

| 蕭嘉偉

【文/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博士後研究員) 蕭嘉偉】

  補救教學源起自95年度教育部開始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於課餘時間提供小班且個別化之免費補救教學。國教院自103年開始負責補救教學計劃的試題研發、補教教學建議及部分的資料分析,目前主要負責的單位有臺南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技職測驗中心,及國教院的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補救教學辦理從新學年度開始,學校必須提供九月要參與篩選測驗的名單,之後讓名單中的學生進行篩選測驗,接著學校則要參加各縣市的申報說明會,並提報新年度的申報計劃。而各縣市教育局,則在次年一月作經費核定及年度檢討的作業,確定為補救教學的學生,則在次年的二月及六月繼續參與追蹤成長測驗,以了解學生不同時間點的進步情形與成效評估。

  在學生所參與的3次補救教學測驗,分別有不同的目的及用途,九月的篩選測驗目的在找出補救教學的目標學生,測驗系統則依據結果計算提報篩選率及開班受輔率,並作為九月至次年一月的補救教學內容依據。二月的成長測驗,主要目的在追蹤個案學生的進步情形,測驗系統則依據結果計算進步率,並作為二月至六月的補救教學內容依據。六月的成長測驗,主要目的在繼續追蹤個案學生的進步情形,測驗系統則依據結果計算進步率、回班率,並評估個案學生回班的可能性。

  在診斷報告的說明部分,學生在施測完成後,可以看到個人的施測結果及診斷報告,內容包含個人的資料、測驗的分數及是否達到60分合格的門檻,而診斷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學生對於基本學習內容及能力指標的學習狀況,各科都將基本學習內容分為數個面向,各面向都包含數個能力指標,系統回饋會給予不同的符號表示學生目前的程度,「○」表示該能力精熟,「△」表示具基礎能力,但未達到精熟,「╳」表示該能力待加強。若學生的檢測狀況出現「╳」,補救教學的老師應該從此項能力及相關內容予以補救,在施測後回饋訊息方面,命題老師針對試題題評量的重點描述,並給予補救教學上的實質建議,供現場老師作教學上的參考。

  在了解學生的檢測狀況後,補救教學老師可以至教育部的補救教學資源平台,取得各科補救教學的教材資源。在國教院的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亦有提供各領域不同單元的教學影片,可供補救教學老師參考,其它民間資源如均一教育平台,或是博幼基金會的網頁,也是對補救教學十分關注的單位,補救教學老師可運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針對落後學生能力不足之處予以加強,讓落後學生在基本能力的進展上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