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ee is NOT to believe:媒體識讀能力決定你世界裡的實相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 陳茹玲 副研究員

壹、媒體素養於當今社會之重要性及其影響

一、新素養與媒體素養

  新科技的出現讓個體需要不同於以往的「新素養」(new literacy),此新素養所指為個體處理以資訊與數位形式展現(如超文本、社會網路、線上論壇)的文本所需之能力(Leu, et al., 2004),2018年後此概念被持續更新定義為個體能錨定、取得、反思各種訊息形式;可溝通分享、解決並面對新的複雜問題,具備知識創新,擴展能力及生產力,使其得以在知識為主的社會生存之能力(OECD, 2018)。新素養之概念多元,包括社會文化的社交實踐能力,對線上資訊重要性的新理解策略和處理力、多元識讀,以及在多模式情境建構不同來源知識能力,也包含一般資訊素養(ICT literacy)以及訊息素養(informational literacy)(Cope & Kalantzis, 1999; Hull & Schultz, 2002),尤其重視獨立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Clemitt, 2008)。其中,閱聽人能夠審查、判別、閱讀、研習媒介及其內容的能力則被稱之為「媒體識讀」或「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余陽洲,2004),綜言之,媒體素養是一種可適當取用(access)、分析(analyze)、評估(evaluate)製造(create)、傳遞媒體資訊的能力。

二、假訊息經網際網路推波助瀾,尤須批判與分析之媒體識讀能力

  近年世界各國受到境外的網路虛假訊息攻擊,民眾曝露於誤導性或虛假訊息中,其目的多意在破壞各國民主,獲取經濟或政治利益。例如,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假訊息戰便是以幾種方式散播以合理化其入侵的合法性:一、堅稱烏克蘭無權成為獨立國家,並利用網站及網紅聲稱烏克蘭由列寧創立,其領土是由俄羅斯人提供、烏俄為同一民族,再運用推特貼文不斷轉述並強化此種政治意象。其次,儘管過去有許多在烏克蘭周圍的軍事武力紀錄,堅決否認俄羅斯為有計畫侵略。三、強調俄羅斯必須從掌控烏克蘭的吸毒納粹匪徒手中解放烏克蘭(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22)。

  MIT的研究者David Rand曾經操弄與政治和新冠肺炎有關的真假新聞,以1,341名不同年齡、性別、種族和地區的美國人進行研究,探討受試者「相信與否」及「分享與否」與其「數位素養」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數位素養」高低與判讀真假新聞的能力成正相關,「數位素養」高者較擅長區分真或假新聞,但「數位素養」高低與分享假訊息沒有一定關聯,亦政治立場無關,「數位素養」高和低者,分享真實與不實新聞的可能性相同。亦即,「數位素養」與識別真假訊息的能力相關,但與傳遞訊息與否則無關,因為人們在分享虛假新聞前,常會忘記思考資訊的真偽(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22)。

  隨著網際網路在各行業和個人生活中的快速出現,各國將素養和網路納入教學與公共政策措施,而有鑑於假訊息的影響深遠,國際間對媒體識讀也越來越重視,歐盟與其他國家均致力於培養公民的媒體素養,並有許多具體的政策與執行策略。

貳、世界各國均致力培養全民媒體素養

一、歐盟制訂明確、全面、永續之媒體素養行動計畫

  歐盟執委會與所有利害關係團體合作,在2015年起展開一系列與媒體素養有關的措施與策略,例如同年成立「歐盟對外事務部東鄰戰略溝通工作小組」應對俄羅斯傳播假新聞,另於2016公布「網路平臺通報」,2017年籌組公眾諮詢及籌組「假新聞高階專家工作小組」,並與會員國合作舉行多方利害關係人進行系列對話論壇。2018年時,歐盟的「假新聞高階專家工作小組」成立並公布調查報告出版第一份為落實「因應假新聞與網路不實訊息通報」之執行報告,此報告公布歐盟「因應不實訊息之行動計畫(Action Plan against Disinformation)」,以及強化「因應網路不實訊息通報」相關行動方案,提出了自我監管工具,以應對歐洲境內網路不實訊息之傳播和影響,並確保維護歐洲價值和民主制度。在這方案中規劃啟動快速示警系統,以協助歐盟會員國對抗假新聞與不實訊息之傳播,並求制定出明確、全面、永續,可在全歐盟境內一體適用行動計畫,以因應網路不實訊息之傳播和影響,確保歐洲價值與民主制度(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9)。

二、德國:舉辦主題活動與專案計畫,重視全民媒體素養

  德國萊茵法爾茲(Rheinland-Pfalz)邦自從2020年起,每年舉辦「媒體素養週」(Woche der Medienkompetenz)以培養民衆的媒體素養,其目的在讓民眾知道如何面對及處理來自網路的各式訊息,所舉辦活動包括德國傳統文化的「數位固定餐桌」(Digitaler Stammtisch)及各種主題日(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a)。此外,德國北萊茵—西伐利亞(Nordrhein-Westfalen)邦也在2022年透過媒體與學校的專案計畫—「開展:在疫情期間學習」(Aufbruch: Lernen in der Pandemie),以新冠肺炎疫情體驗培養學生媒體素養。此專案對象是該邦「中學第一階段」(國小5年級至高中1年級)和「中學第二階段」(高中1年級至高中3年級)的學生,讓學生擔任記者,並與媒體合作為學生提供首次接觸新聞工作經驗的機會。在此計畫中,兒童和年輕人可具體接觸媒體電子版、印刷版及新聞業的工作方法,其目的期通過觀點改變培養兒童和青少年的媒體素養(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b)。

三、英國:訂定媒體素養教育原則、計畫與具體行動方案

  英國政府為強化學生媒體素養和數位能力,由「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 Sport,簡稱DCMS)專責媒體素養教育,管理國家文化、體育及媒體網路。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在一項三年期的資訊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Bill)中,提出支持機構執行媒體素養教育及媒體使用者的能力等兩個面向之促進媒體素養教育策略。前者有四個原則,包括訂定媒體素養教育方向及策略、確認媒體素養教育的合作取向、納入包括網路平臺、社會機構、學術界、公共服務等多元的媒體素養推動管道,以減少期待與實務的落差,以及減少機構執行媒體素養教育時的阻礙。後者有五個原則,包括讓使用者了解分享個人資訊的危險性(個人資訊如何被他人使用、個資保護),如何在網路環境做適當決定(是否分享個人資訊)、了解並能分析網路脈絡、建立使用網路時的正向環境,以及了解互動時的潛在危險等(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1)。

  此外,英國也在2021年投入340萬英鎊,進行為期四年的〈年度媒體素養教育行動計畫〉(Annual Online Media Literacy Action Plan)。主要內容包括:(一)建立基本網路資安能力,讓學生有能力、能創發、負責任。在「關鍵階段一」(Key Stage1,5-7歲),即開始教導與安全、尊重、保護個人資訊的內容。(二)讓教師及家長提升小學學童對性別、身體意象的理解,並建立對負面內容的抵禦能力。(三)致力於讓兒童及家長了解網路上可能曝露的危險,特別是青少年與性相關的影像。(四)透過推展〈成人數位融合教育〉(Digital Inclusion for Adults)促進成人數位融合教育,讓數位文化能更加安全。(五)以圖書館做為資源的儲藏地,強化圖書館及館員的角色,提供基本數位技術的學習。(六)回應Cairncross回顧報告與建議,建議政府建立媒體素養教育,特別是成人的獨立思考。(七)促進網路安全與數位認同。(八)在2021年G7加強國際合作,同意合作執行媒體素養教育。在具體行動方面,英國政府也統整現有資源,提供簡易的資訊及網路資安教育,建立媒體素養入門教育、發展訓練者培訓計畫、與社會媒體合作擴大影響、促進英國媒體素養教育論壇的使用,以及投入資金發展訓練課程,提升圖書館館員及年輕工作者的素養(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1)。

四、瑞典:訂定全國媒體與資訊素養策略,依各學習階段訂推動方式

  瑞典的文化部於2011年成立「瑞典媒體委員會」(Swedish Media Council),負責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免於受到有害媒體影響,希望提升民眾對新媒體所帶來的風險的認識。2017年由貿易與工業部制定「全國數位策略」(National Digitalisation Strategy),全方位推動數位能力及電腦資訊能力,目的在培養民眾「媒體與資訊素養」,此全國數位策略並納入媒體與資訊素養,並交由文化部負責推動。2018年政府授予瑞典媒體委員會提升全國媒體與資訊素養任務,並建立跨部會(如教育研究部的瑞典國家教育署、文化部的國家圖書館及全國各市立圖書館、基礎設施部的數位委員會、省及地方政府,以及教學研究中心等)合作機制,提出「全國媒體與資訊素養策略」(MIK strategy)並建立媒體與資訊素養網絡(MIK network)。

  其中,學校的數位策略更是全國數位策略的重要環節,瑞典政府於2015年委託「瑞典國家教育署」(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提出兩項5年(2017-2021)數位策略,分別針對學前和義務教育,以及高中教育,對課程和教學大綱進行調整,旨在以多元方式加強學生媒體與資訊素養及網路安全使用。教育署更與媒體委員合作,致力於提升兒童和青少年媒體使用意識,以保護其免於有害媒體的影響,並設置「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資源網」並針對教育人員及家長協助兒童及青少年假訊息辨識及查證、提升媒體識讀素養等內容,同時建置教育平臺(駐瑞典代表處教育組,2022)。

五、韓國:課程訂定數位媒體識讀能力,並結合新科技推廣

  韓國2015年在教育課程明訂管理能力、知識資訊處理能力、創造思考能力、審美能力、溝通能力及共同體能力等六大數位媒體識讀能力,其中,數位媒體識讀是指學習者在數位環境中,透過接觸媒體來選擇資訊與文化內容,並進行分析與欣賞之綜合能力。其媒體識讀內涵多分散於道德、社會、國語和美術等學科,各科目各有著重項目。例如,國語科強調媒體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而道德科則強調數位倫理,社會研究強調的是如何成為一位好數位公民,技術與家庭和資訊課程以資訊通信技術為重心,重視電腦思維能力和資訊文化素養等內容。此外,韓國教育部也設媒體教育綜合入口網站(miline.or.kr)提供媒體教育和遠程課堂支持服務,其研究單位認為透過教師培訓及組成研究團隊,有助於提升數位識讀能力及深度實施媒體教育。

  2022年時,韓國傳播通信委員會與企業合作,提供媒體素養教育網站「MediOn」的手機APP服務,提供包括理解媒體、製作、應用等600多個課程。其中也包含大數據分析體驗課、家長的媒體素養教育、自我介紹影像製作等,並由地方媒體中心提供的運用媒體之教育課程活動,積極協助讓國民都能接受媒體素養教育,以提高媒體應用能力(駐韓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

參、結論

  不實訊息、假新聞或誤導性資訊,或為取得經濟利益、或為刻意欺騙大眾,結果可能均危害公共利益。而網際網路訊息的無遠弗屆,讓假新聞或訊息之影響更為嚴重,因為社群媒體和網路平臺更快速傳播不實訊息,散播者甚至可達全球影響力。當今世界各國均致力訂定資訊與媒體素養策略,並從兒童到成人在各個教育階段落實,全面性的推動媒體素養。此外,也挹注大量經費在網路資安教育,媒體素養教育、師資培訓,並與社會各界及媒體合作以擴大影響,其策略具體並結合新媒介(如網路平臺與手機APP),提供各式課程。其中包括,一、制訂明確、全面、永續之媒體素養,及教育原則與具體行動方案(如歐盟與英國);二、舉辦主題活動與專案計畫,重視全民媒體素養(如德國);三、訂定全國媒體與資訊素養策略,依各學習階段訂推動方式(如瑞典)、四、課程訂定數位媒體識讀能力,並結合新科技推廣,透過政府與民間合作及全民參與模式進行(如韓國),前述種種均足作為臺灣的媒體識讀教育思考之方向。


參考文獻

余陽洲(2004)。「媒體識讀」的素描與想像,成露茜、羅曉南 (編)《媒體識讀:一個批判的開始》,頁3-19。台北市:正中書局。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22)。數位素養無法預測分享虛假新聞的可能性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21)。英國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方式及指標評估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瑞典代表處教育組(2022)。瑞典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方式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a)。法爾茲邦加强培養成人媒體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b)。德國北萊茵-西伐利亞邦加强培養學生媒體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9)。歐盟因應假新聞與網路不實訊息政策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22)。教育有助於洞察控制假訊息戰(1)—俄烏戰爭中俄羅斯假訊息戰3種方式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韓國代表處教育組(2022)。韓國「傳播通信委員會」提供媒體素養教育網站「MediOn」的手機APP服務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Clemitt, M.(2008). Internet accuracy. CQ Research, 18(27), 625-648.

Cope, B. & Kalantzis, M.(Eds.) (1999). Multiliteracies: 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 New York: Boutledge.

Hull, G., & Schultz, K.(2002). School’s out: Bridging out-of-school literacies with calssroom practi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eu, D. J. , Kinzer, C. K., Coiro, J. L. , & Cammack, D. W. (2004). Toward a theory of new literacies emerging from the Internet and oth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R. B. Ruddell & N. J. Unrau (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5th ed., pp. 1570-1613).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8). Preparing our youth for an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world: The OECD PISA global competence framework. Paris, France: Author.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To see is NOT to believe:媒體識讀能力決定你世界裡的實相.pdf

新素養 媒體識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