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名詞之學科領域-生命科學

| 林慶隆、 陳建民、邱重毅

【文/編譯發展中心主任 林慶隆、研究助理 陳建民、專案助理 邱重毅】

「學術名詞」是指具有領域學術特點,可構成該領域概念體系的名詞。隨著資通訊科技的發展,領域間交流更加頻繁,如果相同名詞有不同的譯名,便可能產生溝通不良的情況。相同使用情境的英文名詞,其中文譯名必須儘量一致,才能提升溝通的品質。隨著科技發展,新學科的產生或有些學科內涵的擴充,必須適時將學科領域作適當的分類,以避免同一名詞在不同領域重複翻譯,可能造成名詞譯名不一致,或有些名詞未翻譯。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為研究生命相關的學問,包括生命的起源、演化、構造、發育、功能、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等。關於生命科學領域涵蓋之範圍,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ISCED)」,生命科學包含生物學、植物學、細菌學、毒物學、微生物學、動物學、昆蟲學、鳥類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及其他不包括臨床醫學和獸醫學的有關學科。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及學科標準分類(4次修正)」,將生命科學學門分為7個學類,包含生物學類、生態學類、生物科技學類、微生物學類、生物化學學類、生物訊息學類及其他生命科學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將各學門專長分為5大類,包含生物醫農類、工程技術類、人文及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科學教育類,其中生物醫農類涵蓋範圍包括生命科學、醫學、藥學、農業及食品等領域。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也依領域別而分成不同的研究單位。臺灣各大學依其發展特色,成立生命科學院、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生物科技學院及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等相關學院,系所名稱亦反應各自發展重點,涵蓋很廣泛的領域。另外大陸的學科分類包括植物學、生態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生物物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古生物學、水產等。

上述各機構涵蓋的領域,國科會涵蓋的範圍最廣;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僅涵蓋一些專業領域。學術名詞領域的分類必需考慮專業屬性及共通性,因此,像醫學、藥學及農業等領域,個別已是很大的專業領域,而且,一般所指的生命科學領域並未普遍涵蓋這些專業。基於上述分析,學術名詞中的生命科學領域,依據聯合國及教育部的分類,歸納生命科學領域涵蓋範圍,包含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生物科技學、生物資訊學、基因體學、生物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物訊息傳遞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詳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