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招生、特色課程、學校特色之意涵與關聯

| 賴協志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賴協志】

特色招生係指優質的公私立高中、高職及五專,為落實因材施教與開展學生多元智能,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精神與學校特色課程教學之需要,透過公開甄選的方式,遴選符合其性向、興趣與能力之學生,以接受學校適性化教學與輔導。特色課程是指學校能夠以創新思維,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課程綱要之架構下,考量其校史、內外部優勢條件、願景目標及社會需求,為全體學生所規劃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之課程內容或實施方式。吳清山、賴協志和王令宜(2011)指出學校特色,簡而言之,就是一所學校展現其獨特的風格;詳細而言,可界定為:一所學校基於本身環境和地理區位,在親師生共同參與和努力下,所創造出來獨特的教育表現和教育成就;因此,學校特色的內涵有:1.學校特色需要考慮所處的環境,包含校內和校外環境所形成的學校特色基本要件;2.學校特色需要親師生共同合作,不能完全仰賴領導者或少數個人,才會可大可久,所以集體合作是學校特色的動力;3.學校特色展現的成效,具有獨特的價值性,能夠看到或想到這所學校與眾不同之處,也是跟其他學校表現有所差異的部分。

在瞭解特色招生、特色課程、學校特色的意涵後,分析三者之關聯:特色招生的辦理,能讓學校建立自己的特色,使學校的人或事物能展現獨特的風格,並立基於品質、價值之上。而學校應考量本身環境、地理區位、相關背景及資源,並且透過學校成員的溝通對話、反思及踐行之動態歷程,匯聚團體的智慧和創意,發展學校的特色課程,並且在親師生共同參與和努力下,追求卓越的教學品質,型塑優質的學校特色,創造出學校特有的表現和成果,進而實現學校願景與教育目標。茲將特色招生、特色課程、學校特色之關係及其意象,繪製如下圖1所示。


依據上述概念,並考量國內教育環境與發展,將特色招生的內涵歸納為:1.發展學校特色課程,強化學生學習;2.提供學生選擇機會,落實因材施教;3.開展學生多元智能,激發學習潛能;4.善用學校人力資源,培育優秀人才;5.鼓勵學校創新經營,促進教育革新;6.落實全面品質管理,提升學校效能。


【參考文獻】

吳清山、賴協志、王令宜(2011)。國民中小學發展學校特色之研究。載於陳伯璋主編,教育的藍天-理念學校的追尋(第15-31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本文摘錄自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鄭新輝、張珍瑋、賴協志(2012)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高中高職及五專特色招生之研究-兼論與創新教育、人才培育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