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家庭子女生活及學習現況分析

| 沈佳憶

【文 /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沈佳憶】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1)的統計數據,隨著跨國婚姻的現象日趨增加,新移民家庭子女數益增,東南亞籍新移民子女數就讀國中小人數於100學年度已達187,408人,新移民子女在生活上及學習上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已不容各界小覷。而國內新移民的相關研究大多指出,影響新移民子女教養問題包括:(1)語言學習問題(2)學校學習障礙(3)身分認同與文化差異(4)生活適應等。

綜合相關研究之觀點,歸納新移民子女在生活及學校學習方面出現的問題,整理為以下幾個面向:

(一)課業學習困境,缺乏主要輔導者

教育部統計處(2005)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於課後學業缺乏主要輔導者,主要原因為母親「中文識字不足、語文能力差」所致,間接影響其語言及課業之學習能力,學業成績亦相對落後。此外,王振世、蔡清中(2008)研究指出在排除家庭社經地位的影響之後,相較於臺灣組學生,外籍配偶子女之學業成就仍低於臺灣一般學生。顯示外籍配偶子女學生幾乎呈現全面性的學習不利,以及他們在七大領域的表現均不如臺灣組學生。

(二)同儕關係薄弱,學習適應不佳

張芳全(2004)發現,新移民子女的生活適應及同儕朋友數量多寡皆較本國籍為差。新移民子女在家中無法解決課業及生活上的問題,更因其身分及語言上的差異,回到學校亦無法快速適應學校內的文化,以及同儕間的差距,於是容易形成學校文化的另一個同儕團體,甚至成為「學校邊緣人」(張芳全,2006)

(三)語言能力不佳,自信心不足

陳昇飛(2010)研究指出,新移民子女在語言表達上有發音不標準、口語表達不清及識字量不多等問題,影響其交友及在同儕間的人際關係。而此方面多半並非本身的能力問題,而是家庭所提供的資源不足或主要照顧者未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對話環境所致。林璣萍(2003)研究亦顯示母親語言會直接影響子女的學習,如果母親會使用國語,則子女的學習表現也較好。

隨著新移民子女人數的日益增加,其生活適應及學習適應問題也備受重視,但整體來說國內新移民家庭子女的相關研究鮮少有以全國性為抽樣範圍,乃是因為新移民家庭子女人數眾多且分散各地,基於人力及成本的考量,實取樣不易。希冀藉由本院目前受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所委託進行之「新移民家庭子女學習表現與因應對策調查計畫」研究案之研究結果,能展現更精準及更實際的生活及學習現況,以提供政府當局及新移民家庭全面性及指標性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王振世、蔡清中(2008)。台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東南亞、大陸與本國籍配偶子女之比較。教育政策論壇,112),75-105

林璣萍(2003)。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昇飛(2010)。幼稚園的課室言談分析-新移民子女的語言學習。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4(2)47-69

教育部統計處(2011)。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2012413,檢索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93學年度)。

張芳全(2004年,117)。誰來關心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中央日報,9

張芳全(2006)教育政策規畫。台北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