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有助減輕國中生升學壓力

| 蘇進棻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蘇進棻】

在台灣,國中生的學習壓力普遍受到關注,其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基本學力測驗,因為基測考試成績的好壞,是決定國中生能否進入心目中理想學校就讀的關鍵,所以不管是學生、家長或學校都很注重這項考試。

回顧民國四、五十年代,國小升初中必須參加聯考,考不上就沒有初中可讀,當時的小學生,在學期間經常要面對各種大小模擬考,為的是要通過初中聯考,可以順利升學,為此很多小學生特別是小六,放學後就必須再到補習班或老師家中補習,過著類似現在國三、高三學生拼聯考的生活。

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廢除初中升學考試,國小畢業生可以按學區免試分發入學,頓時所有小學生的升學壓力減輕不少,惟升學壓力仍往後遞延至國中升高中職這個階段,現今的國中生為了要在基本學力測驗繳出好成績,幾乎大部份學生都有在補習。父母的期望,老師的要求,同儕的兢爭,自我的期許,補習班的催化,再加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實施,開放各家出版社編輯各學習領域多個版本的教科書,讓學校在教科書的選擇上更多樣,相對地,也使廣大學生與家長對於基本學力測驗到底要考哪些(或哪個)版本感到迷惑,為減輕考試範圍難掌握可能導致成績落後的焦慮,普遍學生放學後,都再度轉往補習班上課,造成學習壓力倍增,補習班也因而欣欣向榮,十年之間數量增加好幾倍。

到底目前國中生的學習壓力有多重?國家教育研究院曾於201195-9日,以「請問您覺得目前國中學生的課業壓力沈不沈重?(先問態度,再問強度)(一)非常沈重;(二)沈重;(三)不太沈重;(四)非常不沈重;(五)不知道/無意見」為題,採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進行調查,以台閩地區(含離島、金門、馬祖)住戶內年滿20歲以上國民為母群體,以各縣市為分層單位,採分層隨機抽樣法,將台閩地區按縣市分成21層(其中金馬地區樣本數較少合併為1層),成功接觸3,261個有人接聽的電話樣本,經刪除不合格者(受訪者拒答或中途拒答者154人,家人拒答1491人,未完成訪問535),有效樣本數1,081份。調查結果顯示,民眾認為目前國中學生課業壓力沈重的程度有70%表示沈重(其中非常沈重占40%,還算沈重占30%),遠高於表示不沈重的19%(其中不大沈重占17%,非常不沈重占2%),另有11%的民眾表示不知道或無意見。經過交叉分析顯示﹕民眾認為目前國中學生課業壓力沈重(含非常沈重,還算沈重)的比例,在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小孩就讀階段、及居住地區之間有顯著差異,而在有無小孩、居住縣市之間並無顯著差異,顯示國中學生因升學考試基本學力測驗的存在,大部份學生的確存在著非常沈重或沈重的學習壓力。

預測民國103年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這種情況將會有所改善,未來由於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國中生可免試分發進入各免試就學區內的高中職及五專就學,而不是按戶籍所在地的鄰里分發,各高中職及五專也都不訂定入學門檻,每人可依各免試就學區規定選填多個志願,如該校報名人數未超過主管機關核定名額時便全額錄取,如有超過則進行比序,而在眾多比序項目當中,「國中教育會考」僅是其中之一,且所佔比重不多,各科會考成績僅粗略劃分為「精熟」、「基礎」和「待加強」三等級,可以降低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將來實施後,應可減輕國中生的升學壓力,促進多元適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