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5屆澳洲科學教育年會(ASERA)之發表心得與啟示

| 吳文龍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吳文龍】

  2014年澳洲年度科學教育盛會已於72日展開,為期共3天,舉辨地點為維多利亞州首府和墨爾本(Melbourne)。除澳洲本地的學者外,更吸引其他各國科學教育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本次澳洲科學教育研討會全名為「the 45th annual Australasi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ASERAconference」,因舉辦年度為2014年,後續簡稱為「ASERA 2014」,並譯作澳洲科學教育年會。在科學教育領域中,ASERA 2014是澳洲地區最大的研究發表機會,與北美科學教育年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NARST)、歐洲科學教育雙年會(Europe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SERA)並駕齊驅,三者都是目前國際科學教育界的重大盛事。

   ASERA2014主辨單位為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本次舉辦地點位於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市,因此報名人數眾多,澳洲各地皆有專家學者列席,此外亦有來自歐美、亞洲、非洲各國人士,總報名人數超過150人。會議中共118篇口頭報告,以及12篇壁報發表,口頭報告時間為40分鐘,其中20分鐘為口頭報告,剩下的20分鐘為討論時間,因此討論時間十分充裕,對於科學教育理論與各國實務皆有相當高品質的討論。

  ASERA 2014會議主題為新媒體的學習(Learning with New Media),主辨單位蒙納許大學早在90年代即建立世界級的教育研究中心(The Learning with New Media Research Group, LNMRG),研究主軸在於探討教育、科技與媒體之間的關係,藉以促進教育相關的跨領域合作。基於上述理念,ASERA 2014即以新媒體的學習做為本次科學教育研討會的主軸,將焦點集中在教與學的新科技、新方法。

  此次本人發表關於教學序列的研究,資料來自於先前博士論文中實驗教學的量化研究結果,題名為「探討粒子本質兩階段設計對國小學童學習三態變化之影響(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oriented two-stage teaching design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of phase transitions)」,因此本人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博論指導教授──臺師大科教所邱美虹博士。報告過程中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意見,特別是在概念學習次序更是引起在場人士的興趣,研究結果指出學生理解粒子概念後不論後續使用何種教學方法,對於學習三態變化都有顯著的影響。討論中,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 Dr. David Treagust對研究中的四組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也提出相當的建議,對於未來進一步延伸研究內容有相當大的幫助。

  在未來的建議方面,ASERA2014提供科學教育學者討論及分享想法的機會,且過程中也能接受來自不同國家的意見與建議,瞭解各國最新的研究趨勢,增加未來研究的面向與能量。此外,參加國外研討會也可增加台灣研究的能見度,在亞洲地區台灣參與的學者已有一定的數量,可再多給研究生發表機會,有助其未來學術的發展。本次發表獲科技部補助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建議有意出國報告者亦可申請此項補助。

【參考資料】

澳洲科學教育研討會官網:

http://newmediaresearch.educ.monash.edu.au/asera/,檢索日期:2014/7/16

澳洲科學教育研討會會議資料:http://newmediaresearch.educ.monash.edu.au/asera/2014_ASERA_Program.pdf,檢索日期:2014/7/16

“Learning with New Media: A Faculty of Education research group, Monash University” websitehttp://newmediaresearch.educ.monash.edu.au/lnmrg/,檢索日期:20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