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多國語言的高牆—語音對語音翻譯技術的發展

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 白明弘

  本院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於2023年2月16日舉行「跨越多國語言的高牆 —語音對語音翻譯技術的發展」講座,由白明弘副研究員介紹最新的語音對語音翻譯技術及人工智慧在語言領域的發展歷程,共計約30人次參與,林崇熙院長也親自蒞臨本次講座,討論熱烈!

  首先,白副研究員介紹最近引起話題的「語音對語音翻譯技術」,該技術由 META  AI 所發表,可以讓兩個不同母語的人士,各自以熟悉的母語(如臺語和英語)相互對話,系統則居中扮演即時翻譯的角色。他簡要解釋該技術背後的原理,並講解近年來語音、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

  白副研究員指出,由於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理論的成熟、電腦硬體運算能力進化及訓練資料容易取得等因素,促成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性發展,連帶推動語音、機器翻譯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成長,解決諸多難題,其中最大的突破為機器幾乎能完全理解人類語言的表達方式,即便是十分細微的語義區別,它也可以透過上下文的脈絡產生正確判斷,故白副研究員斷言,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將在此基礎上不斷產生令人驚豔的進展。

  講座最後開放與會者提問及討論,現場針對人工智慧的相關議題展開熱烈對話,人工智慧的發展固然帶來便利性,也帶來種種挑戰,如 ChatGPT 具備強大的語言生成能力,學生可能會利用 ChatGPT 寫作業與研究報告;機器翻譯的高度發展,則可能造成翻譯工作被取代,而需要高度專業翻譯能力的同步口譯工作亦可能被即時翻譯系統取代;運輸業的司機可能被自動駕駛技術取代。不過,儘管人工智慧可能帶來衝擊,也有許多人持正面態度,認為妥善運用人工智慧能力,可以進一步提升工作的品質與效率,故未來的教育可提前部署,思考如何將人工智慧運用於教育。


機器翻譯 語音辨識 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