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憶解構與和平教育-2011/9/17 和平教育讀書會側記

| 陳姵琁

【文、圖 /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之論述與實踐-對話、研議和發展」研究計畫專任助理 陳姵琁】

研讀議題:歷史記憶解構與和平教育

研讀篇章:

1.   Waltz, K. (2001).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主讀人:甄曉蘭(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

2.   Soudien, C. (2002). Memory work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future: A critical look at the pedagogical value of the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for peace. In G. Salomon & B. Nevo (2002) (Eds.), Peace education: The concep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around the world (pp.155-164). N.Y., London: Psychology Press.
主讀人:王雅玄(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附教授)

3.   Qiu, J. (2006).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and historical memory in China-Japan rela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11 (1), 25-53.
主讀人:蕭憶梅(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次讀書會針對歷史記憶的解構對和平教育產生的影響做討論,討論的文章包含國際關係背後的政治哲學、從和平教育的角度看南非TRC真相和解委員會的價值與不足,以及中國對日本教科書內容的爭議跟反彈和相關議題。

Man, the State, and War》一書從三個圖像(image)討論國際衝突,一是從人類行為觀點來看國際衝突,從人類本身的貪婪、驕傲、慾望來理解衝突的本質;二是國家的內部結構;三是權力平衡與恐怖平衡,國際關係的權力遊戲規則由誰來訂、如何避免欺騙。任何的歷史或戰爭背後都不只是單純的事件,而有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在思考國際衝突時,也許可以從更豐富的層面來看。

Memory work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future〉一文旨在檢討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TRC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對和平教育的價值。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是在政治協商的氣氛中產生,TRC定義了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受害者,架構了整個起訴過程中每個人的角色,大家都在TRC安排好的框架中,架構出他們想要的審判結果。在這樣的過程中,「他者」反而被收編,甚至被刻板印象化了。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and historical memory in China-Japan relations. 〉一文,則探討了近年來中日關係的惡化與日本教科書議題爭議之間的關連。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造成的爭議,包括以「進出」取代二戰時在中國的「侵略」、把在韓國的殖民解釋成對韓國人民有益、省略慰安婦史實,並質疑中國宣稱南京大屠殺死亡的人數等。這些議題最大的爭議在於,當大眾接受神話的官方版本歷史,而忽略其他歷史解釋的可能時,會對歷史的認知造成很大的傷害。歷史事實跟歷史解釋的差別、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的衝突都是很難處理的問題。

當天的討論中,對於官方版本的教科書塑造歷史記憶,乃至於個人的認同,有很多的討論。當塑造出來的歷史記憶變成一種信仰,會造成理性上知道歷史的真實是什麼,但情感層面卻無法接受,這樣的情緒會成為尋求真相的障礙,日本的歷史教科書衝突,很大的層面也是肇因於人民在民族情感上的無法接受。另外,當讀者對單一版本的歷史產生質疑,而開始有了追尋真相的動力,這也是歷史研究的基礎。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官方網站:http://tpestudygroup.nic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