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猶太裔與阿拉伯裔如何在衝突中尋求對話

| 翁琦惠

【文 /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之論述與實踐-對話、研議和發展」研究計畫兼任助理 翁琦惠】

【圖 / 教科書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王立心】

受「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之論述與實踐」研究案之邀,以色列Ruth Bar-Sinai教授(任教於耶路撒冷David Yellin高等教育學院)於本(2011)1019日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陳麗華院長安排之下,為與會聽講者進行了一場啟人深思的演講-「猶太裔與阿拉伯裔教育系學生與其他國家學生的多元文化對話」,帶領大家認識以色列國內的猶太、阿拉伯不同族裔學生,在多元文化國際專題的學習中,透過與國外學生的交流、理解和對話,擺脫政治文化思維的框架,引導學生進入自我分析,尋求彼此的異同,重拾人類認同的聚合(conglomerate of identities),為和平教育的實施帶來可能性。

演講一開始Dr. Bar-Sinai以幽默的語氣開場白,讓人印象深刻,接著介紹多元文化國際專題這個計畫的課程安排,搭配照片的呈現,針對不同國家在多元文化議題中的衝突焦點做了一番解釋。

演講過程中,Dr. Bar-Sinai指出,每個國家的文化、動作、語言等都有不同的意涵與特色,如何讓不同民族的文化從差異中尋找共同、從共同之處尋找差異,並協助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之外進行對話,是一件重要的事。例如,以色列的學生在自身的國家是很難有言論的自由,但是藉由到不同的國家,在老師的協助下,將他們從日常生活中脫離框架、引導他們進入自我分析與自我澄清的問題當中,讓他們集體認同「那個地方(The place)」,也就是人們情感不可分割的那部分,並在生活中慢慢去處理衝突的對話,在共享的團體生活中,加強彼此的友誼,創造更深層、日常而持續的非正式對話(informal dialogue),那麼,他們彼此之間的緊張與衝突關係,就會降低許多。

最後,Dr. Bar-Sinai播放了她自己在以色列上課時所拍攝的影片,藉由活動,她如何讓學生彼此感情能更信任、情感也更加濃厚,在他們學習的地方-學院,這些學生靠著彼此的共識與信賴,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創造共同和安全的場所,發展出一種阿拉伯裔與猶太裔的混合團體中容忍、學習與工作的能力,並且讓成員間的友誼持續著,能因應各種外來的危機而更加堅強。

透過這次的演講,可以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處境中,多元族群文化之間的衝突要如何設法來解決,或是該如何讓他們也可以共處於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