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培育與和平教育-2011/11/19 和平教育讀書會側記

| 陳姵琁

【文、圖 /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之論述與實踐-對話、研議和發展」研究計畫專任助理 陳姵琁】

研讀篇章:

1.Carter, C. C. & Vandeyar, S. (2009). Teacher preparation for peace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intaining commitment, courage and compassion. In C. McGlynn, M. Zembylas, Z. Bekerman & T. Callagher (2009) (Eds.), Peace education in conflict and post-conflict societie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pp.247-262). New York, N. Y.: Palgrave Macmillan.
導讀人:田耐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2.Carter, C. C. (2010). Teacher preparation for peace education. In C. C. Carter (2010) (Ed.),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peac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s across disciplines (pp.187-205). New York, N. Y.: Palgrave Macmillan.
導讀人:田耐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3.Wilson, M. & Daniel, Y. (2007). The prepar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for a culture of dignity and peace. In Factis Pax, 1 (2), 81-119.
導讀人:黃嘉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11/19和平教育讀書會介紹的主題是「師資培育與和平教育」。和平教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如何融入現有的教學是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將新的觀點融入教學也是對教育者很大的挑戰。本月閱讀的三篇文章中,都提到了和平教育融入教學的共通點。

田耐青老師導讀的CarterVandeyar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在師資培育上和平教育的重點是學習「衝突轉化」,轉化教學法的重點在於對舊有觀點的轉化,檢討過去的情境、觀點在現在能否適用。這樣的轉化教學法在加州和南非推動時遇到不同的挑戰。將和平教育融入教學重點在於概念的傳遞,從課程設計、教學脈絡、課程內容、個人及集體參與行為都會影響到教學的成果,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學生表現出與舊思想不相容的經驗,造成學生學習上的抗拒。因此Carter總結美國和南非的和平教育經驗,認為和平教育的教學是強調願景、承諾與勇氣教學脈絡。

黃嘉莉老師導讀的"The prepar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for a culture of dignity and peace"一文,則介紹了加拿大渥太華師資培育中融入和平教育的經驗。有效的和平教育必須在整體世界觀、和平文化、治癒文化等統整成教育活動,形成教育系統下的共識,才比較有推動的可能。和平教育是希望能訓練學生從消極的和平(避免衝突)轉變成積極的和平(和平創造者)。在師資培育的層面,和平教育需要是認同參與的教學,也要創造分享經驗的空間。

當天的討論對於融入教學有很多的看法。和平教育能否在學校教育中實現牽涉到經驗、政策、課程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和平教育較缺乏相關的利益團體,不易在課程政策上造成影響,如此一來,教師的教學實踐就會是和平教育融入教學的關鍵,如何培養教師的覺知成為重點,這都成為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官方網站:http://tpestudygroup.nic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