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是老師的老師,更是終身的學習者

| 黃文俊

1099期國教輔導團輔導員召集人培育班—本土語言

【文 / 臺中市西屯區何厝國小教務主任 黃文俊】【圖 / 教育人力發展中心助理 許茹蘭】

自從政府宣布103年開始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策之後,為了落實由國小至高中教育品質的確保,以及各教育階段間銜接的順暢,教育部雷厲風行的推動一系列有效教學、多元評量、補救教學的種子教師培訓、各縣市第一線教師的相關知能研習,希望在12年國教的肇始,就能取得基層教師的支持,踏出穩健的步伐。此外,教育部更進一步規劃全面性的縣市國教輔導團初階、進階及領導人培訓,寄望在其研習課程中將蔣偉寧部長再三強調的有效教學、多元評量、補救教學的精神,藉由輔導員及校長們到各校諮詢輔導的過程傳播出去,以凝聚基層教師的共識。

然而,正值教育部投注許多資源以推動改革的當頭,也曾聽到許多不看好的聲音:那些要考試的主科還有道理,為什麼連生活課程、綜合活動、本土語言也要推動多元評量、補救教學?乍聽到這些質疑,我也覺得似乎言之成理,但仔細思索就發覺持上述言論者,仍然跳脫不了所謂要會考的是主科、非會考的不是主科的「升學主義的迷思」。

政府推動12年國教的初衷就是要打破考試領導教學、升學主義至上、明星學校光環……等為人詬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各領域科目的學習都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非只限於會考科目。所以此次有幸擔任國教院第1099期國教輔導團輔導員召集人培育班—本土語言生輔員,一方面是個人身為中央輔導團教師的職責;另一方面也覺得教育部在推動12年國教各種配套措施之際,並未因為本土語言非會考科目而予以忽略,可見政府希望改革是整體性的而非片面的。

本土語言列入正式科目10年以來,在國小階段已經取得開課的普遍性、師資水準的逐步提昇、社會大眾的共識等基礎。唯獨在國中階段始終受限於「非基測科目」而不受重視,開課多流於文化性為主的社團課程。即使開設語言課程也因為涉及到原住民加分因素,以原住民族族語課居多。此次若能藉由政府大力推動12年國教的契機,讓國中階段的教學正常化更加落實,或許就能使本土語言的課程在國中發芽、生根、茁壯!

在這次三天的研習課程中,個人擔任生輔員,有機會和許多各縣市的本土語言領導人對話,發現校長們雖然公務繁忙、在上課期間難免要接一些重要的電話,但他們的求知慾仍舊旺盛、也不吝將個人在縣市推動校務及輔導小組業務的經驗相互交流,更是除了聆聽講座教授的專業知能以外,另類豐盈的收穫!建議爾後在辦理領導人培訓課程時,務必增列校長們的經驗交流時間,相信更有助於輔導團業務的順利推動。

最後,在拜讀校長們的研習筆記及心得分享後更發現:校長們除了是詳做筆記的好學生之外,更能針對講師的內容提出質疑或個人的見解,有時其看法不但有教育理論的學理基礎且頗有獨到之處,也印證現在社會大眾對校長們的期許:校長應該是老師的老師,更應該是終身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