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的多元與獨占性

| 朱麒華

【文/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副研究員 朱麒華】

許多歷史故事不停地在現實生活中重演,連網路世界也沒有例外。臺灣的網路在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顯得特別緩慢,有些線上服務甚至完全中斷。原來一家很少見報的網路公司「是方電訊」失火了,造成網路機房停擺,影響100多家的企業客戶正常營運,大家熟悉的谷哥(GOOGLE)與雅虎(YAHOO)也都無法倖免。這樣的事情在臺灣可不是頭一遭,2001512日的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大樓火災,火勢延燒四十五個小時,造成位於同棟建築的一百餘家科技廠商嚴重損失。當時美國的調查機構Forrest Research就曾經推估:網路只要停擺一天,雅虎就會損失160萬美元,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損失可達3,000萬美元。

大家都知道: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這句話的深層意義不只是個人的資料備份或是科技公司的網路異地備援,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如何建構多元的網路使用環境。網路環境的優劣並非完全依賴網路大廠的建構,個人的使用才是影響的關鍵。每當我們打開電腦、使用軟體、連上網路,無論是工作需求,還是遨遊網路,我們是否想起這些電腦軟硬體的唯一性?是否也有「備援」機制?

例如:利用網路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 IE)軟體瀏覽網際網路,一直是許多人的使用習慣,這樣的網路行為曾經造就IE成為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瀏覽器軟體。可是這樣的獨特行為卻漸漸受世人質疑,如果這個軟體有缺陷、價格高,還是根本不好用,我們還要一直忠於這個軟體而不改變嗎?歐盟早在2009年就指控微軟公司在視窗作業系統中捆綁IE瀏覽器違反公平競爭法。可是現在仍有許多網站僅允許IE瀏覽器可以閱讀其網站內容,其他軟體的使用者將無法正常閱讀資料。

街頭巷尾的提款機提供許多人現金的流通,即使各家銀行提款機各有不同,有些機器的插卡位置在右下角、有些靠近左邊,有些是觸控螢幕、有些是使用數字按鍵,但我們很少聽到有人抱怨不會操作特定銀行的提款機。因為我們知道所有的提款機都是經由插入卡片、輸入密碼、選擇服務種類等制式化動作,按鍵位置、機器外型還是鍵盤的排列位置都是不重要的「知識」。可是我們在電腦教室常常聽到老師告訴學生:點選「左下角」的《開始》啟動程式、按「右上角」的叉叉關閉視窗。不僅要熟記,甚至列入考題。但這些真的是帶的走的知識嗎?在實際的電腦世界,不同的作業系統與不同的軟體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左下角還是右上角一點都不重要,只要多方嚐試,自然可以在不同的「提款機」操作自如。

網路的多元化不僅讓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達到相同的目的,也可以讓資訊經由不同的路徑到達指定的位置。有形的資料備援與無形的使用習慣都是網路環境多元化的一部分,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不要將個人的資產及專業寄託在同一個軟硬體,更不要將大家「綁」在同一個資訊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