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研究群交流分享會

| 王浩博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王浩博】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為促進中心研究同仁之間的交流及了解彼此之間的專長與目前所在從事的研究,特別規劃從今年的五月起,每個月由一個研究群(目前本中心有三個研究群,每群約三至五人)來舉辦研究分享會,迄今已舉辦了三次。

第一次是由群三在五月二十三日下午舉行,主要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由鄭章華助理研究員跟與會同仁分享他的博士論文(Promoting mathematics teachers’ discourse-based assessment practice in junior high schools:an exploratory study)。第二個活動則是由洪詠善助理研究員特別邀請的《親子天下》雜誌編輯楊昭瑾和大家談:一、課綱溝通與傳播;二、天下系列雜誌與研究人員的合作想像。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聚會,在群三用心布置十分優雅的新討論室中,一邊品嘗美味的甜點與可口的飲料,一邊聆聽生動的演講與引言,並進行熱烈的溝通與討論,令人回味無窮,在此要感謝群三夥伴:洪詠善、劉欣誼、李文富、鄭章華及助理許瑋珊、劉玉婷等熱心的付出。

第二次是由群二在六月十七日上午舉行,首先是由林哲立助理研究員報告這幾年來他所從事及參予之兩大脈絡的研究:一、探究學習者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概念;二、國際教育評比PISA之議題。其次,由黃茂在副研究員談「設計為本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最後,吳敏而研究員則發表她與芬蘭所合作的一個有關幼稚園學童自主學習的研究。三位研究人員所報告的內容都非常的豐富,也讓人感佩他們這幾年來很有心且又積極的努力。

第三次是由群一在七月十五日下午舉行,本次會議由助理研究員楊俊鴻主講,主題是:「課程理論與課程架構的對話」。俊鴻又將其分成兩大部分來開講:一、原創的課程理論:課程間性;二、課程間性與課程架構的對話。前者是談他的博士論文:「課程間性之探究」,該論文曾經獲得2009年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學術論文獎。後者是他2008年後做的研究,他又分成以下幾項報告:一、重新思考高中課綱學分數的意義;二、思考領域/科目重新組合的可能;三、新領域/科目誕生/再生的可能;四、重新思考分科與合科的爭議。俊鴻的報告內容豐富,而且頗有啟發性,是一次讓人覺得非常有收穫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