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教育論壇:學校作為一個公共場域」

| 羅志誠、洪若烈、范信賢、鄭惠文

【文/課程與教學組 鄭惠文 范信賢、全人實驗高級中學校長 羅志誠;圖/鄭惠文】

隨著社會民主的開放及四一○教改風潮的帶動下,台灣學校教育也在摸索及探尋其主體面貌。近十幾年來,體制內有「特色學校」的發展,體制外則有「另類學校」的萌興。自民國986月開始,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設有「理念學校之論述建構與實踐」專案,積極建構政府及民間教育工作者對話及交流平台,以期學校教育的永續創新。

其中,台灣另類學校在社會各界的協助下,一一克服法令、校地、資金、課程計畫上的挑戰,走向「學校型態」的辦學方向,且創造出許多小班教學經驗。這樣的歷程,讓我們體認到:(一)我們的社會責任是促使公部門體制鬆綁,讓公民社會朝向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二)我們的自我要求是,務實地面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知識學習需求,透過實踐、批判進而成長。

緣此,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與全人實驗高級中學、信賢種籽國民小學、宜蘭慈心華德福中小學、道禾實驗中小學、宜蘭人文國民中小學等,於99108日至10日假本處共同籌辦「另類教育論壇:學校作為一個公共場域」。在此次活動中,首次嘗試以「開放會議」的形式,探討「孩子如何學習」、「為什麼需要學校」、「教師如何養成」、「另類學校的創新課程」、「小班小校」等議題,並廣邀國內學者專家、另類學校教師及原鄉教育工作者等加入討論,讓全國自願參加的辦學者、教師、學生、家長及關心教育的工作夥伴們,一同思考教育的可能想像,企圖解構傳統教師權威的宰制,並透過學生論壇的參與,實踐「教育,是為了讓我們準備好當一個公民;公民教育本質是,讓受教者成為自發性的學習者」,從而持續深化學校教育可能性的理解與想像。

在兩天半的論壇活動中,與會人數高達200多人,活動形式包含演講、工作坊、討論、展演等,亦彈性運用國教院院區場地,舉行「學校/學習」博覽會、夜間音樂活動或電影欣賞,共構為論壇的一部份。在論壇形式上,採多軌並行的方式,同一論壇時段裡涵蓋28個議題同時進行討論,每一時段亦同時提供至少八個室內場地,進行開放溝通。論壇採開放會議形式進行,議題沒有既定的標準答案,亦歡迎與會者自行提出議題,擔任坊主、組織討論,讓參與者可自由選擇有興趣或關心的議題參加,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敞開心門,傾聽別人的想法,用以創造一起探索和雙向交流的溝通平台。

本次論壇成果豐碩,首場由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吳清山主任和國立臺南大學陳伯璋講座教授共同主持,邀請全人實驗中學黃政雄創辦人「談人本精神與全人精神—在權威解體的時代」進行專題演講。黃政雄表示台灣學校教育有四大危機:程序主宰、被視為統治工具、文化工業滲入及教師士氣低落,而人本及全人教育即是讓能夠理解這個世界、熱愛這個世界,用一種審美的精神建構善意的公共領域。

其次,在議題論壇方面,探討內容既多樣又豐富,道禾書院林安梧教授談論「人師的蛻變與視野」,就《論語》孔子與弟子的對話,體現師生互動的美感經驗,亦有道禾學校曾國俊創辦人和王秀雲校長、碁石華德福高中戴照華創辦人,就教與學為主題,分享辦校經驗的心路歷程。全人中學教師團開設「為什麼學校要有登山課」,亦針對化學、歷史、國文、數學進行教學案例分享與討論,並邀請原鄉教育工作者如中研院黃智慧研究員、音樂人那布、巴奈與高明智、原住民教師達努巴克、拉法告等人,就山海子民原鄉傳承教育的可能性進行探討。信賢種籽小學則以學校創意的選修課程為主軸,例如玩創意工坊--體驗孩子玩創意的學習方式、單車生活與挑戰、動漫與教學--以種籽的歷史課為例、怪獸共和國等,進行分享與討論。慈心華德福中小學亦以「小班小校」為主題進行探討。此外,全人實驗中學及宜蘭碁石自學學園等各另類教育的學生們也籌組「學生論壇」,針對學校校規及學生自治等問題,發表學生的見解與看法,在舉例、論述與說理的過程中,不僅內容精彩,笑料連連,更是本論壇最受矚目的高潮活動,亦實踐了本論壇活動的宗旨「學校作為一個公共場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