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智慧產出的無限能量

| 林愛玲

2086期國小校長在職專業研習班

【文/新北市米倉國民小學校長 林愛玲】【圖/教育人力發展中心 王美芸】

寒冬之中,匆匆忙忙地趕到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上課,歲暮忙碌之際要特意撥出三天時間前來研習,著實有些困難,但思及難得有此充電的機會,無論如何一定得自繁忙的公務抽身。直到抵達研習會場時,發現未來三天可以與來自各縣市的菁英校長共同分享「永續校園」議題之經驗,並能有所產出,心裡開始覺得不虛此行。

本次研習以匯集眾人的智慧進行「產出」為課程設計的核心概念,因此,不管在課程設計、座位安排皆可見其中規劃之巧思,以下簡要歸納本次研習之感想與大家分享與討論。

一、座位安排有利於討論與對話

座位的安排,令人眼睛一亮,完全跳脫過去排排坐的聽講方式,採取的是圓桌論壇,亦即圍個圈圈讓彼此得以面對面方便討論的座位,這樣的安排十分有利於對話與討論,自然這樣的座位安排也在向大家宣告未來三天我們將集合眾人智慧有所產出。有趣的是,對於校園設施設備高度敏銳的校長們,其實對於圓桌論壇的桌椅更有高度的興趣與好奇,前看後看,上看下看,大家直說學校將來也可以採購類似的桌椅。

二、團體動力帶動未來真正的討論

團體討論的第一要務自是應對彼此有所了解,才能開啟討論的大門,然而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縣市,彼此並不熟悉,如何開啟對話與討論,並能有所產出,真的可以嗎?因此第一堂課由呂桂瑛校長精心設計的團體動力學便是關鍵,透過別人眼中的自己、我最自傲的三個特質以及我最想要擁有的三個特質,不但柔化了同儕校長們彼此間的那道心牆,大家開始相互了解,也自然而然鋪陳了後續團隊合作的愉快氣氛,尤其我們這個小組很快地便建立起通訊群組,直到現在,夥伴們仍會透過通訊軟體相互打氣問候、彼此祝福。

三、問題導向與產出環環相扣的課程設計

永續校園議題自九二一大地震後中部多所校園進行震災重建,因而產生所謂的「新校園運動」,進而逐步在全台各地以個別案或整合案進行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其中強調工程與課程結合是最重要的核心,如今該計畫之推行已有十餘年,雖然近幾年其內涵因實務操作而有所調整,但其基本精神和理念本質不變。因此,在洪啟昌主任對於議題思考與問題分析模式精闢的介紹與討論之後,第二天下午對於預定討論的環境議題,在林瑞昌校長豐富經驗的引導下,大家很快的達成共識,並決定以「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校園」為主題,藉由繪製心智圖,分析校園營造的各種策略,以及未來可行的各項方案。很快的,白板上開始出現區塊、線條與文字,大家腦力激盪、思考、討論、修正,透過相互接力的方式完成最後的產出,坦白說,這樣的集體智慧產出的方式,實在非常過癮,也令人大呼不可思議。

第三天,各組分別將集體討論的結果向全體學員報告分享,短短的三天,卻匯聚了同儕校長們的集體智慧,共同產出具有價值性的6項產出,而且這些產出有機會還可以分享給全臺灣各地的學校參考,深深敬佩大家的經驗與智慧。

有人說,想要領導別人之前,要先學會被領導。其實這三天的同儕校長,許多都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校長,且是各縣市的菁英代表,然而大家都發揮了團隊合作的精神,進退合宜,傾聽與分享,批判與討論,關鍵時刻總有人能立刻果斷的決策,其他人並能給予尊重,我這位初任校長從旁跟著大家學習,感佩大家發揮了最高的領導智慧。這樣的學習模式遠較一般的聽講,帶給大家的影響將更為深遠,尤其小組間的經驗分享,已成為未來工作上的重要能量,彼此的合作無間更締造了未來工作上強而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