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快訊-《文化理論:古典與當代》

| 張復萌

【文∕編譯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張復萌】【圖∕出版商 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文化理論:古典與當代》一書係由國家教育研究院整併前之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之學術著作,並已於本(100)年7月發行上市。本書原著由Tim Edwards編著(現任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社會系高級講師),譯者為林佳誼(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近年來,人們對於文化、文化理論及文化轉向等問題十分的關注,然而,對其所蘊藏的意涵卻未必能釐清。儘管探討文化理論的相關文獻已數量繁多,但本書並非將先前已出版的文章做綜合整理,而是匯聚一群原創性作者的文稿而集結成書。本書旨在質問社會學與廣義社會科學之遺產對於瞭解文化、文化行為或文化理論的重要性何在?這樣作法或許可說是透過一種奇特巧妙的手法去重寫歷史,以致於文化探究成為針對明顯與文化有關的概念、行為及現象等社會研究之社會學理論。

文化理論(cultural theory)一詞可視為本書原訂書名文化社會學(cultural sociology)的替稱,可以直接令人瞭解到社會學的文化意義以及文化的社會學意義。想瞭解文化理論,就必須反求於文化本身的定義。社會科學界現在廣泛對文化的定義有二:第一個定義為藝術、風格以及更廣泛的視覺概念;第二個定義則將文化界定是生活方式。當然,這兩種歧義正是被大眾所感受介於「文化研究」與「社會科學和社會學」兩者之間的衝突。一直以來,社會學和社會科學皆將文化視為生活方式(這正是使它具備「社會性」的原因),但理解視覺文化卻往往需要具備藝術的素養。近年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研究、媒介理論、視覺分析等的興起,開始迫使這兩個原本各自分立的學門(甚至是兩個世界)開始相互撞擊,進而導向如今已廣泛獲致共識的「文化轉向」(turn to culture)。這一點在霍爾(Stuart Hall)關於文化重要性的文章中做了精練的界定,霍爾根據兩個關鍵面向來定義文化轉向:第一個是實質層面的文化轉向,是從媒介、經濟、科技及最明顯的全球化等可以在經驗上證明其發展來進行定義;第二個是知識論層面的文化轉向,是在哲學思想上與馬克思主義分道揚鑣,而且是更重視新興且具流動性語言概念的後結構主義理論來進行定義。本書共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個部分聚焦於社會學理論的遺產;第二個部分討論比較一些當代的理論學者、學派;第三個部分則關注於當代理論中一些較經驗性或較主題性的面向。

本書適時地提供了瞭解「文化轉向」的基本架構。書中兼容傳統經典與當代文化理論與分析之觀點,論證馬克思人文主義、齊美爾、法蘭克福學派、霍爾與伯明罕學派、紀登斯、鮑曼、傅柯、布迪厄與布希亞等主要人物或學派,並對跨文化主義、跨國主義、女性主義、流行音樂及文化公民身分等議題進行分析,展現出文化社會學如何切合於此一時代、是如何地切合時宜。對文化社會學及文化研究有興趣的讀者而言,將是一本極佳的入門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