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本幼兒「花見」活動的省思

| 陳妙娟

【文、圖/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櫻花樹是日本國內到處皆可見到的樹木,開花是大地宣告春天已來臨,此一時期由日本的南方陸續往北,櫻花依序的競開,但僅不過2週的時間便開始散落,櫻花被稱為是日本人迎接季節的重要風物。櫻花展現楚楚可憐的花姿,散落時宛如白雪的印象,似乎在描述人生的起落,因此自古以來日本人便將櫻花視為是生命的表徵,在櫻花下吃便當是一種極高的享受,也是日本傳統的歡愉表現,一邊欣賞櫻花、一邊飲「花見酒」更是顯現風流倜儻的奢侈。所謂「陰陽道」便是取櫻的諧音及宴會的陽的對照。這樣的賞花風氣也漸漸擴展至世界各國,近年來,在臺灣的春節期間適逢櫻花的開花期,因此追櫻賞花的活動也在此頗為盛行,造成為欣賞櫻姿而必須管制交通總流量(例如:武陵農場、阿里山等),甚至花期時間禁止自行駕車前往(例如:武陵農場)。日本賞櫻是始於西元812年,其是沿襲中國賞梅的風潮。花見由沖繩至北海道是由每年的2月到6月初,此即為「櫻前線」。

  此次有幸前往京都周邊觀賞櫻花,其美麗的及盛況是文字及照片皆難以描述的景像。所到之處皆看到各式各樣的群眾在櫻花樹下欣賞及感受櫻花的風華及绮麗,其中比較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幼兒園的孩童。他們井然有序的跟著老師活動,看到有人經過便高聲呼喊「早安」、「你好」,展現出無窮的活力與元氣。經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後,孩子便開始準備吃午餐。每個孩子在老師的指示下,主動的將自己帶來朔膠布鋪設在草地上,配合指令拿出準備的便當。每位孩子的便當皆不一樣,是其家長在早上各自為自己孩子所準備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便當及水外,孩子並沒有另外多帶其他的零食及飲料。腦海呈現類似的遠足若是在臺灣,則可能多少帶一些零食,且主餐也可能是購自早餐店或麵包店的現有食物。

  事實上日本對幼兒的飲食是非常重視,即使是在幼兒園內,其所供應午餐及點心也僅是副食而已,主食多數的園方是會要求家長早上自行準備,此為增進親子間互動的機會。而當遠足活動之際,園方更會要求家長必須自行準備便當。由於遠足是孩子最為期待的活動之一,家長的準備也算是另類的參與表現,因此幾乎所有的家長皆會竭盡所能來滿足孩子的需求。當日的觀察讓我深受感動,吃完便當後的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高聲呼喊「感謝爸爸、感謝媽媽為我今天提供如此豐盛的午餐」,充分展現出親子間即使此時此刻,雖是隔著時空異地的不同,校外教學仍讓親子之間有滿滿的情感交流。隨後孩子在教師的指示下,將自己的布墊整齊的收拾好,最後在「感謝老師」的聲音下結束今天的「花見」遠足活動。

  回到臺灣後看到2014331日親子天下第55期的【不一樣的校外教學】不只是吃零食、逛遊樂園後,深身感受到我們的孩子在生活教育上似乎欠缺些什麼。尤其孩子飲食生活幾乎是在仰賴外食的環境下成長,則在其記憶中必然沒有母親的味道,自然也喪失每個家庭獨自的飲食特色。因此在臺灣我們是否可思考從幼兒園的校外教學著手,嘗試要求家長為幼兒準備「遠足便當」開始,培養屬於其親子間獨有的家庭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