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教育公平性正面臨嚴峻考驗

| 劉秀曦

【文 / 制度及政策組助理研究員 劉秀曦】

半世紀以來,在聯邦與各州政府的努力下,美國高等教育入學率逐年提高,也滿足了更多社會成員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然就其高等教育系統內部情況觀之,不同族群(包括種族、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之間高等教育參與程度仍有差異。以家庭年收入為例,來自家庭年收入高於100,000美元的高中畢業生,有91%可進入大學,家庭年收入在50,001100,000美元之間者,有78%可進入大學,但家庭年收入低於20,000美元者,則僅有52%畢業後可進入大學校院(NCPPHE, 2008)。

另根據高等教育紀事報針對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201010月提出的數據顯示,2010-11年美國將有100所大學校院收取超過5萬美元的學雜費(含食宿費),此高學費群組占全美1,058所提報學雜費/食宿費學校的9%。且相較2009-10年的58所與2008-09年的5所,美國大學學雜費用調漲速度之快可見一班。更有甚者,2010-11年收取超過5萬美元學雜費的100所高學費學校中,首次有公立大學加入,亦即加州柏克萊大學,該校向州外學生收取50,649美元的學雜費(加州學生僅需繳交27,770美元)。有鑑於大學學雜費調漲導致學生及其家庭負擔能力惡化的情況,已經危及美國弱勢群體高等教育受教機會與權利,聯邦政府近年來不斷透過相關法案的修訂,與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提出來實踐高等教育公平理想。

由此可見,即使是作為全球高等教育卓越發展典範的美國,其高等教育系統內部不同群體間的公平差距仍未完全消除。反觀我國,在高等教育階段亦存在諸多公平問題,尤其在1996年到2008年的12年當中,我國公立大學校院學雜費調漲了57%,私立大學校院則調漲了16%;加上近年來台灣社會逐漸出現個人所得分配M型化趨勢,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情況下,導致弱勢族群受教機會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也讓各界重新思考公平價值在高等教育系統中的重要性。總之,我國高等教育在市場化潮流下,近年來無論政府或民間都十分強調卓越發展與大學排名,但這種效率價值優先的傾向與教育政策,是否忽視了高等教育作為促進社會流動、提升人民福祉的基本功能,亦值得吾人省思。(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資料由我國駐芝加哥文化組提供,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