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工子女教育環境的惡化

| 陳妙娟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隨著北京近郊區域急速都市化的開發,形成的衛星都市是大多數前來北京打工者居住的地方,其社會條件及經濟狀況皆是屬於較弱勢的族群。由於大陸沒有自由遷徙居住的自由,打工者自然沒有戶籍,所以基本上其子女是無法進入公立學校就讀。而中國政府為有效紓解北京人口過多的壓力,乃強制關閉原本提供打工者子女就讀的未立案學校。至今已有24所學校遭到廢校的命運,有14000名以上的學生被迫轉學。

所謂「民工」是指由外地前來都市打工的通稱,因戶籍因素、經濟狀況及學歷的落差要進入公立學校就讀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民工乃自行設立學校教育其子女,此未經政府認可的學校在北京有100所以上,大多數是以施行精英教育而被稱為「實驗學校」的設施。其中名為「東壩實驗學校」的中小學,有來自河南、安徽、四川等20省以上的民工子女就讀。小學的學費每年為1600元(約新台幣8000元)、中學的學費為3000元(約新台幣15000元)。學生家長多數是從事土木建設的勞動者,其每月平均收入約為2500元(約新台幣12500元),因此學費幾乎是需要花費其一個月的薪水收入。

「為不要讓孩子與自己一樣從事勞苦的工作,拼死也要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大學就讀。」是來自於河北省男性民工(40歲)的心聲,也是所有民工努力打拼的夢想與原動力。但該學校於去(2010)8月初被通知未來禁止招生,9月新學期原本有1300名的學生如今僅剩400名的學童。其中少數是在當局的斡旋下暫時轉學進入公立學校或未立案學校就讀,但大多數的孩子是必需離開父母回到故鄉與祖父母輩過著農村生活。該校的女教師感慨的說「都市開發剝奪大部分孩子學習的場所」。

事實上臺灣每年前往大陸參與「希望工程」的學生志工非常多,藉由體會的過程讓我們的學子有相當大的跨越性成長。但其活動的區域大多是前往偏遠農村教學,近來因中國政府為建設開發的需求常常強迫學生轉學,未來對於藏在都市底層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否也可以思考給予適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