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學校營養午餐供應

| 陳妙娟

【文 / 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一、日本學校營養午餐之變遷

日本學校營養午餐實施已超越百年的歷史(1889),當時在東北地區山形縣鶴岡市的小學,為供應貧窮家庭孩子免費米飯而開始施行。至太平洋戰爭以前學校營養午餐是以救濟貧困兒童為主要營運目的。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出支之資金,免費提供牛奶及食物的營養午餐,主食是以麵包為主,當時午餐供應是為普查日本全國學生狀況。19436月制定學校營養午餐(學校給食)法,明確規定學校營養午餐的目的及目標、同時也確定是由國庫負擔。而以全部學童為供應對象,全面實施學校營養午餐是始於19471月。20086月修正學校營養午餐法並於20094月開始施行。此法之修正是以期待藉由學校來推展飲食教育的觀點,調整學校營養午餐的目標,配合營養師等之參與而更專業化,同時也運用學校營養午餐進行飲食相關之指導,文部科學大臣(教育部長)也制定學校營養午餐的衛生管理基準。此外,學校營養午餐目標的擴增也讓學校營養午餐成為教育的一環而積極更落實。

二、學校營養午餐之目標

日本學校營養午餐是依據國家之「飲食相關指導規則」辦理,其目標包括:

1.理解飲食的重要性、喜悅及樂趣。

2.於期待增進身心成長及健康上理解營養及飲食之攝取方式,並進而具備自我管理之能力。

3.運用正確的知識及資訊,形成具備對食物品質及安全的自我判斷能力。

4.養成重視食物的習性,進而培育對生產者的感謝之意。

5.藉由飲食及其規範培養人際關係的形成能力。

6.理解各地之物產、飲食文化及相關歷史等,並進而孕育尊重的心態。

而日本學校營養午餐之實施是藉由義務教育各級學校來達到教育目的之實現,期待學生能由攝取適切的營養來保持及增進健康。於深入了解日常生活的飲食過程,培育健全的飲食生活判斷力並進而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同時也能豐富學校生活,培養開朗活潑的社交性及互助精神,理解飲食生活是自然所賦予的恩惠,於尊重生命及自然的情境中形成保全環境的意志。也讓學生藉由對飲食生活參與者及其相關活動的理解,養成尊重勤勞的態度。此外,也逐步了解各區域優質的傳統飲食文化,同時對食材生產、流通及消費也有正確的理解。

三、學校營養午餐食材採購

日本政府對學校營養午餐不僅期待藉由攝取適切營養來保持並增進學生健康,更必須將其視為是教育活動的一環而積極監督實施。因此,其營運是依據學校營養午餐法,尋求能深化學生具有對飲食的正確理解力,於養成適當的飲食習慣之同時也能尊重傳統飲食文化,藉由成長期提供學生飲食之觀點,對安全性及衛生之顧慮也是日本學校給食供應很重要的課題。日本的學校營養午餐是以安全、衛生及營養均衡為原則,為穩定提供學校營養午餐之食材。

亦即日本學校營養午餐供應是由區域內學校共同組織營養午餐委員會,配合教育局及體育會共同管理監督營養午餐的供應。如此不僅可以避免流程的弊端,更可以提供學生兼具營養及衛生的餐點,其模式是值得我們更深入了解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