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分數可能嗎?幾間法國中學的實驗計畫

| 許宏儒

【文/法國盧昂大學CIVIIC教育研究中心學者研究員 許宏儒】

為學生的學習成果打分數,這樣的教學評鑑傳統,已經持續超過一百年了。即便每個人都知道分數不代表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稟賦、學習歷程、社會互動關係、心理狀態、內省能力、審美態度、同理心與內在涵養等等,但「打分數」這件事情仍然持續存在於今天的學校教育之中。

法國教育是個十分愛打分數的體系。有鑑於此,法國教育部自2010年開始建制「個人能力手冊」(livret personnel de compétences)(針對學生個別的能力,如「能否正確拼字」,進行是否達成的勾選),但「個人能力手冊」也只是一個輔佐性的評量工具,分數評量仍然存在,而且是主要的評量方式。早在2007年開始,法國西南Charente-Maritime省,有九間學校,十個班級,已經開始進行「沒有分數的班級」的實驗計畫。一開始是由一名短暫在Guiton à la Rochelle國中教過書的老師所提起的意見,而後,這個意見真的付諸實行。2007年九月,H. de Fonsèque de Surgère中學率先開始實施。在二月時,學校先聚集有意願參加這項計畫的老師,進行協調與培訓工作,並擬定出新的學習能力評量欄目。新學期一開始,便在新班級開始實施。十一月時,這個班級發表了第一期的整體報告給全校師生。自此,這個沒有分數的實驗班級,正式成為學校當中獨立但又與其他班級相互協同合作的新型態班級。Guiton à la Rochelle國中於2011年也開設了一班沒有分數的國一實驗班級。

在這幾年之間,許多不同學校的不同班級,開始陸續參與這項沒有分數的班級的實驗計畫。他們的評量重點不再是為學生打分數,而是學生的學習歷程與其所碰到的學習困難。

參與實驗計畫的教師,可以與學生,自由的訂立課表與教學時間:有共同科目學習的時間,但也有許多學生能自主、獨立、組織與合作的個別或共同學習與研究時間。一個班級當中也會有兩位教師協同合作,一位教師授課、協助學生做練習,另一位教師則對於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加強的教學。這些教師組織成校內與跨校的團體,彼此合作,共同訂立教學計畫、評量的準則與標準(分類類目標準、學生自我評量、質性評量—詳細敘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良好之處、及其所碰到的困難。還包括有供家長閱讀的評量結果文字解釋手冊、給予學生與家長們的建議等)。教師們在這項實驗計畫當中,重新找回教學的自主性。他們覺得,自己不再是國家意識型態機器的執行者,也不再是以數字來摧毀學生學習興趣與自尊的劊子手。他們再次感覺到教學的愉悅,同時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科目都已開始進行沒有分數的評量。體育、地球與生命科學這兩個學科已經開始進行且成效良好,而其他本身極富傳統獨立的學科性質的領域,如數學,新的學習能力評量欄目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研發。前政府縮減教育預算,導致學校代課教師增多,教師流動率高,也不利實驗計畫進行。

當然,有來自學生家長與學生的支持,以及質疑。許多學校與班級取得多數家長的鼓勵與大力支持,他們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自己在學習歷程上的表現與進步,但不希望看到他們的孩子被與其他孩子依照分數來做評比。他們希望透過這個新的學習能力評量欄目,讓孩子自己知道、評估與反思自己在學習上的長處與不足之處,針對長處繼續精進,對於不足則持續加強。質疑的聲浪也有許多,而且多是來自於家長會的聲音,因為他們要求要看到分數。他們還是認為,傳統以分數的形式來表現孩子們的學習成果,比起實驗計畫的新的學習能力評量欄目,要來的十分明確、清楚且具有公信力。

這個實驗計畫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且持續受到大眾與政府的關注。目前地方教育局也開始針對這項計畫擬定新的政策,未來也將持續在法國其他省分進行類似的實驗計畫。Charente-Maritime省的督學G. Stiévenard便指出,這些自主發起教育革新的教師,將會改變一切。尤其是,有很多學習上重要的項目,是目前的指標所測不到的:與學校的關係、與師長的關係、學生的自尊自重與自信心、與同儕的互動關係,以及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學習困難,並加以改進的初始點、動機、動力與歷程。而這些學校與班級,會成為其他想要進行沒有分數的學校與班級的實驗計畫,很重要的經驗與參照。而這項實驗計畫,也將會改變學生學習歷程甚至是結果,也會增加家長、老師與甚至是學生,對於學生在學習上的動機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