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堂生命教育的課─「看見臺灣」觀後感

| 王浩博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王浩博】

已故法鼓山聖嚴法師有句名言:「我們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因此,他在生前積極提倡「心靈環保」的運動。獲得本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電影:「看見臺灣」可以說是實際見證了他所說的話〈片中引了他的話〉,也讓我們體會到他的用心。一個當年曾經被葡萄牙人讚嘆為:「福爾摩沙」的美麗島,由於人心的貪婪所產生對欲望與利益的追逐,被不斷地咨意破壞,以至於變成滿目瘡痍,更嚴重的是大地的反撲進一步影響到在這一塊土地上生活之人們未來的永續生存,但人們卻視而不見。電影透過各種讓我們怵目驚心的鏡頭與畫面,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表面上還美麗甚至於豪華舒適的環境,背後所潛藏的重大危機。

導演齊柏林可以說是「臺灣的良心」之一,他由於工作的關係,眼見到自己家鄉所遭遇到的危機,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再過兩年就可領到的終身俸(這筆錢可以讓他「安逸」地度過晚年),而去借貸大筆款項購買攝影等器材,投身於拍攝這樣一部為提醒國人乃至於世人的紀錄片,他的精神與行為,應該可以納入教科書中,作為全國學生學習的楷模。

這當然是一部所有居住於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應該看的影片,它更應該是所有學校的教師與學生都應該觀賞的影片。作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一份子,感謝我們的首長與人事主管安排我們有機會觀賞這部影片,這個生命教育加環保教育的學習,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做了深刻的自我省思。將來個人在參與課綱及相關工作中,一定要把其主要的內涵與意義融入其中。最後,我要很鄭重地推薦它給全國各級學校的校長與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