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影片(M)系列

 【文/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組員 陳智榮】

【圖/體育教學影片M封面】

  105年體育影片製作針對體育的跨領域做深入的解說,加入運動模組教學,增進教師體育專業素養。每部影片針對師生需要而設計,把艱澀且不易理解的動作化為簡單、有趣的示範,同時加強學生注意運動安全、練習技巧等,讓師生有效率的學習到運動技巧與主要精神。尤其身心動作教育,可調整姿勢舒壓、減少肌肉痠痛,觀賞<身心動作教育>影片後可達身、心合一境界。

  每部影片內容簡介:

1.「責任模式融入體育教學-玩遊戲學品德」:實施架構由關懷時間、認知對話、身體活動、小組討論與自省時間等五個教學形式組成,關懷時間主要在於老師與學生能夠發展良好的互動基礎。教師集合所有學生,告知各個責任層級的內涵,引導學生思考責任的相關議題,並且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責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架構,使學生逐漸地發展個人與社會責任,責任模式可作為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教學的借鏡,引導學生發展良善的品德。

2.「體操遊戲」:(1)地板滾翻能力:利用各式滾翻讓學生在體驗中,了解身體重心的改變、腹背肌群的使用及身體的控制,透過不倒翁、抱膝搖籃、雞蛋滾、炸油條、007側滾及大象前滾翻等前導動作的練習,建立學生對身體的認知與操作之基本能力,進而學習地板前滾翻之動作。(2)地板支撐能力: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支撐方式,利用御飯糰及L型支撐等練習方法來學習支撐時的身體位置與用力情形,進而學習靠牆背倒立動作,影片中以火車過山洞的遊戲,來增進教學之趣味性。(3)平衡木平衡能力:利用平衡木(或相關設備)等器材,透過模仿動物、單足平衡及跨越障礙等動作,讓學生學習並感受身體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寬度及高度時,身體之平衡與控制,並以攻佔堡壘的遊戲增進活動之樂趣,達到提升平衡能力之效果。

3.「身心動作教育(3)-自然動作探討:脊椎之舞」:透過繪圖、模型引導方式讓學生認識身體結構,包括頭部與頸部的接連關係、脊椎的結構及重要性,透過浮條、棍子等輔助器材,讓學生體會脊椎的雙S線,以及跟著音樂及適當的引導與進行各種活化脊椎的活動,進而安全、正確的使用身體。

4.「身心動作教育(4)-自然動作探討:手足之舞」:利用模型說明腳掌、腳踝和手掌、手腕的結構,並讓學生透過黏土的製作了解腳踝和手腕骨頭如何組成,以及在日常活動及運動中的功能。以小劇場、鏡子遊戲等活動,讓學生知道手和腳各個關節如何活動和表現,對手足能有更多的認識。

.系列影片掛載於「愛學網」-「國教院教學影音媒體」專區:
 https://reurl.cc/yn3X3M

.出版年月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