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素養導向教材及教學模組研發之探析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黃祺惠】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以「核心素養」為課程連貫與統整的主軸,強調「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為落實總綱與藝術領綱的理念與內涵,本研究研擬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材編寫原則,並邀請國小、國中及高中現職教師研發素養導向的藝術領域教學模組,期能提供教科書編撰、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其他領域參考,為十二年國教的課程轉化與實施作出實質貢獻。「教學模組」是一個主題性的教學活動,師生可選擇、調整其元件並加以轉化應用,讓學生獲得更適合的學習,本研究中的模組包含單元教案、學生手冊及教師手冊。課程發展是一個具有彈性、反覆修正的動態發展歷程,因此本研究採「設計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 DBR)」,設計研究法的目的為建立理論、設計產品與改善實務,在本研究中,係透過理論分析與專家共識發展藝術領域素養導向教材及教學模組的編寫原則,以引導模組開發,並透過試教以了解教學模組實際運作情形,進而調整修正內容。

依據設計研究法的流程,研發過程包含四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一)研讀藝術領綱草案,掌握藝術領域內涵特色及核心素養。

(二)研讀課程設計相關文獻及參考國外教科書。

(三)辦理素養解讀工作坊,凝聚對素養導向的共識。

(四)提出藝術領域素養導向教材教學模組編寫原則及檢核表。

(五)基於研究基礎選擇模組內容主軸,研發三套教學模組。

二、執行階段

(一)針對教材及教學模組內容進行試教,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

(二)思索如何從教師為主體調整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三)考量穩定與彈性之間的平衡,即預設的學習目標與開放的彈性調整空間。

三、評鑑階段

(一)試教後進行議課,從素養導向的觀點進行檢核與對話。

(二)修正模組內容並諮詢相關學者。

四、推廣階段

(一)將教材及教學模組編輯成冊,以利後續推廣。

(二)印刷出版並上傳電子檔於國教院網站平台,供各界參考應用。

本計畫研發成果如下:

一、國小教育階段

  以「數位科技」為主軸,研發「我?我!我們…」課程模組,單元子題為(一)與眾不同的我、(二)我的聲音印記、(三)我的視覺印記、(四)我們的故事。課程設計運用「心智圖」的發散及聚斂策略提煉出課程內容重點,以「自我探究與表達」為核心,學生利用視覺藝術與音樂數位工具及多元的藝術符號製作個人名片,最後透過表演藝術與他人產生連結。

二、國中教育階段

   以「生活美感」為主軸,研發「發現臺灣之美」課程模組,單元子題為(一)探究臺灣之美、(二)解析創作美感、(三)臺灣意象創作、(四)酷卡聯展傳情。

  課程設計原則運用「起、承、轉、合」四個步驟,引導學生探索臺灣人文與生態之美,使用多元媒材創作臺灣意象明信片,並於線上展出、和朋友互寄與交流。

三、高中教育階段

以「設計思考」為主軸,研發「就是那道光!一『燈』的設計思考」課程模組,(一)光與電的神秘之旅、(二)光亮人生、(三)靈光乍現‧創意燈具、(四)幾何形態創意無窮、(五)材料大觀園、(六)閃亮「燈」場。此課程為專題式課程,結合設計思考的步驟和STEAM課程模式,學生從觀察和體驗出發,從不同領域知識的探究中產生靈感,創作出具有創意、美感且能解決問題的設計原型。 

  本計畫研發成果將於107年出版並上傳電子檔至國教院「協力同行」網站,期能提升推廣流通效益,供更多學校教師參考運用。


資料來源

洪詠善、黃祺惠(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教材及教學模組之研發與探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成果報告NAER-106-11-A-1-01-01-1-06)。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