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文教育現況研究—社區、家庭、與數位環境

【文/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陳昀萱】

  二十世紀最偉大哲學家之一的維根斯坦曾言(1922):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的盡頭、也是世界的盡頭( 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這句二十世紀初的哲語,預言式地指出當前地方語言在全球同質化發展之際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因為,沒有了語言、個體便難以思考與發聲、文化也失去傳承的媒介。是以,如何藉由本土語言保存與發展,在全球化潮流下突顯在地文化特色與創意,保障多元族群的政治參與話語權、尊重多元族群文化認同,已成為各國政策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國政府將本土與納入正式學校教育已有一段時間,卻未能有效減少本土語流失的速度,過去研究多探討本土語文教育在學校場域的施行情形,較少談及家庭及社區施行情形及配套措施。因此,本研究將研究重點聚焦於本土語文教育在社區、家庭、以及數位學習環境之現況、發展與挑戰,希望對推動本土語文教育提出建言。

  為達到快速蒐集資料且獲取深入訊息之目的,並兼顧聚焦及延伸討論之彈性,擇定焦點團體法為研究方法、輔以半結構訪談大綱。共邀請31位參與者依其身分共分三組,即學者專家、教師或家長,以及政府機關或民間團體。

  研究結果依社區/部落、家庭、以及數位環境的挑戰及建議歸納彙整如下。

一、社區/部落推動本土語文教育

  社區/部落的語文學習資源,須重視法制化及語言本體的研發,包括語言的文字化、標準化、現代化。在法制化方面,除了可以透過現有的圖書館、親子館、文化中心等設施推展本族的語文之外,社區/部落也可以設立語文復振委員會、語文推動小組、專職的語文推廣人員、自發性的語文社團等,以統整社區/部落的語文學習資源。在語料方面,從2001年成為學校的正式課程之後,本土語言之文字化、標準化及現代化的落實,皆涉及語言本體規劃,有待各級政府及各族群的社區/部落積極正視。

二、家庭學習本土語文

  家庭中父母的母語意識、以及積極建立母語教育的環境,對於母語文化的傳承有其關鍵,也是目前主要的問題之一,許多父母並未積極使用母語和小孩交談,減少新生代使用母語的機會。與會者具體提出幾個政府可以積極投入鼓勵家庭營造母語環境的方向,無論是一人一語、母語家庭獎勵、母語保母制度建置、豐富母語媒材如紙本讀本並加以分級。此外,母語家庭與母語社區環境密不可分,政府應該有意識地營造社區營造環境,無論是運用社區母語日、部落族語推廣員、或是族語師徒制的制度,只要能夠積極推行落實,並適時評估調整進行的方向,都可以逐漸提升家庭與社區的母語文化意識,進而對母語傳承發揮一定的功能。

三、本土語文數位學習資源

  本土語文數位學習資源的內容包括數位教材、辭典、語料庫的建置以及科技軟體的開發,參與者期望朝向提升學習興趣及促發意識覺醒等目標前進,同時也建議可透過多媒體、網路平臺及行動載具等管道來學習,期待學習與教學內容可分階段學習,並符合科技潮流發展而走向多元化管道。數位學習資源為語文支持系統的其中一個向度,其目的仍和其他語文教育面向之目的相同,旨在透過數位學習資源,讓學習與生活結合,並擴大語言使用環境,學習不再僅限於教室、家庭、社區等場域,而是在生活中實踐,最終達到語言活化、認同提升之目標。

資料來源

陳昀萱、李台元、李詩敏(2017)。本土語文教育政策現況質性探究編號:NAER-104-12-G-1-01-03-1-04。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