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教育融入生活:法國國家教育博物館

| 許宏儒

【文 / 法國盧昂大學CIVIIC教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宏儒】【圖 / 葉芷嫻、許宏儒】

法國的博物館,知名者如羅浮宮、奧塞美術館等博物館,在這些廣為人知的美術館之外,法國其實還有所謂國家級科學博物館,成立時間不一,包括知名的維葉特科學工業城(Cité des sciences et de l’industrie)、工藝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自然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科學博物館(Palais de la découverte)、國家教育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e l’ éducation,簡稱MNE),其宗旨為保存專業領域的歷史文物與促進該領域的研究發展。

其中,位於法國盧昂(Rouen)的國家教育博物館,是這五座法國國家科學博物館中,唯一位於巴黎以外的國家科學博物館。筆者現於盧昂大學CIVIIC教育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經常至此博物館及其所屬「教育資料與研究中心」(Centre de Documentation et de Recherche,請參照「深入法國教育博物館密窖:教育資料與研究中心」一文),進行法國教育學與教育史的研究,因而得以一窺其堂奧。

法國國家教育博物館成立於西元1879年,由時任法國內閣總理兼教育部長Jules Ferry在巴黎設立,名為教育博物館(Musée Pédagogique),即今日盧昂國家教育博物館前身。當時的成立背景,乃因19世紀時期,法國正處於政教分離的關鍵階段。Jules Ferry積極推動法國共和社會在教育上的大眾化與普及化,希望藉由教育博物館的設置,讓公民充分了解並親近教育,以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公民,同時透過這個管道,集中教育文物資源,協助共和國的教師能充分運用這些資源在其教學實務上。

二十世紀後,教育博物館歷經幾次重要的改制。1970年,教育博物館以保存、展覽與研究為目的,確立了其國家層級經營規格地位。在此思考之下,帶著「國家教育博物館」的新名稱,整個博物館於1980年搬遷至盧昂。在文物保存上,整合全法國歷代教育古蹟與歷年收藏之文獻;在研究上,則納入盧昂地區教育文獻中心(CRDP)與盧昂大學教育研究的資源。其文物收藏的範圍也從教材、課本這些原始文件,擴及照片、學生作品、教育遊戲玩具、影音檔案等範疇,至此,現今所見的「法國國家教育博物館」的核心已然具體成形。

擁有法國十六世紀迄今、超過九十萬件豐富教育史、學檔案文物的法國國家教育博物館,近年在促進教育學發展的脈絡下,及其被賦予「供法國教育學研究工作」與「對大眾開放各種教育歷史文物」的雙重使命下,底下可分成對公眾開放資訊的「展覽中心」(Centre d’ Expositions),以及對研究人員與教師開放的「教育資料與研究中心」。在這座蘊含五世紀法國歷代重要教育歷史文物的國家教育博物館中,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教育學專書、教科書、課桌椅、教鞭、制服、教材、教具、學生的作品、畢業證書、藝術品,甚至各種教學法的模型介紹,除了於展覽中心開放給大眾參觀,也提供資源中心予研究人員進行研究。

對於法國社會來說,國家教育博物館不僅是收藏文物與提供研究之處,在積極的意義上,它其實也企圖以博物館展覽的具體圖像,描繪出法國於十九世紀開始的連串教育革新過程。筆者親身來到國家教育博物館展覽中心,更是印證了這樣的想法。

來到盧昂老街上的展覽中心,無論館內展示的文物,或進行中的特展,都能讓參觀者親身體驗法國教育史上,所謂與宗教脫鉤、教育機會均等、傳統教育與歐洲新教育(l’ éducation nouvelle)運動發展的脈絡與影響。例如透過教室課桌椅與教具的實體展示,讓人彷彿進入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時代;又或者從教學實境模型與油畫的展示,清楚見到法國相互教學法(l’ enseignement mutuel,即蘭開斯特導生制)在十八世紀的發展狀態。實地走一趟法國國家教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運作及其促進教育學發展的使命,更重要的是,透過展覽中心的佈展,即便是非教育領域的一般民眾都能輕鬆領略法國教育變革簡史,也更能珍惜幾世紀以來得來不易的教育環境,寓教於樂的精神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