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家棟
【文 /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葉家棟】
玉米花(popcorn)不僅是小孩的最愛,更是大人回憶的起點,因為總是可以藉著它濃濃的味道,看到逝去歲月的熟悉蹤影。為什麼玉米粒會爆開?這一直是個很奇妙的問題。在課堂裡,可藉玉米粒爆開的過程,作為訓練學生科學思維的教材,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一、說明實驗裝置及提出問題
實驗器材包括:錐形瓶、奶油、玉米粒(市售經乾燥處理)、陶瓷纖維網、三角架、本生燈或登山用瓦斯燈。整個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以板書或投影片方式,使學生注意到「為什麼玉米會爆開呢?」的問題。
二、操作實驗及收集學生觀察記錄
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實驗過程並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加熱約三分鐘後,使用隔熱手套,左右搖動錐形瓶使受熱均勻,錐形瓶內開始有玉米花爆跳聲。
在黑板上,列出所有學生的觀察記錄:
a. 需要加熱。 b. 玉米花體積增加。 c. 產生噪音。 d. 過程短暫。 e. 有些玉米粒不會爆開。 f. 有味道。 g. 爆開前的玉米粒密度較高。 h. 爆開後的玉米粒密度較低。 |
i. 形狀改變。 j. 需要油。 k. 玉米粒獲得動能。 l. 在錐形瓶內有水的凝結。 m. 顏色改變。 n. 外殼撕裂並向外掀開。 o. 外殼由堅硬變柔軟。 |
三、建立解釋模型、推想可檢驗的預測及設計實驗
在此階段,可以家庭作業的方式,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包括:(1)寫出可以解釋「為什麼玉米粒會爆開?」的假說(hypothesis);(2)根據假說,推想出可檢驗的預測(testable predictions);(3)設計實驗。
根據所有的觀察到的現象後,學生可得到一概括的解釋(或假說)如「玉米粒是被蒸氣所爆開的」。其它相關的解釋包括:「玉米粒的外殼必須具緊密、堅硬及可伸縮性的性質」、「在玉米粒內部必定含有水」等。在綜合所有相關的解釋後,可整理出一個完整的解釋模型(explanation model):
1. 當溫度上升,玉米粒內部的水成為水蒸氣。
2. 當持續加熱,玉米粒堅硬外殼內部的水蒸氣壓力逐漸增加。
3. 在外殼的較脆弱處處開始發生撕裂。
4. 外溢的蒸氣瞬間將玉米粒爆開一個大洞,同時發生(1)將玉米粒裡面的物質如花絮般的推擠出來,(2)使玉米粒外殼向外掀開,(3)使玉米粒受到反作用力。
上述的解釋模型與觀察記錄a-d、g-i、k-l、n等項相當的符合。
根據解釋模型,可推想得可檢驗的預測包括「爆開的玉米粒重量會減少」,而所建議的實驗主題包括「測量玉米粒爆開前後的重量」。
當實驗結果不符合預測時,學生必須重覆進行建立解釋模型、推想可檢驗的預測及設計實驗等步驟。這種融入生活情境的教學活動設計的特色包括:(1)可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2)可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建立更多成功的經驗,並加強學生的自信;(3)提供科學思維訓練的輔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