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計畫行為理論

| 葉盈君

【文 / 教科書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葉盈君】

Ajzen1985年提出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 TPB),其是以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為基礎所演進而來;至於理性行為理論,為FishbeinAjzen1967年所提出的概念。理性行為理論認為,個人對特定行為偏好的行為意圖會受到個人是否認同的態度及重要他人支持與否的主觀規範二者或其中之一的影響,而行為意圖又將進一步影響所表現的具體行為;換言之,理性行為理論假設「行為的發生是基於個人的意志控制」,主要用於瞭解、預測個人行為。

然而,理性行為理論假設「個體是否採取某一特定行為」乃完全出自於自願控制,忽略了許多外在因素均會影響個人意志的可控制程度,實際上,個人行為通常也並非全然出於自我意願。因此,Ajzen乃修正理性行為理論而另外提出計畫行為理論,其在態度與主觀規範外,增列了「個人對外在環境控制能力」的行為控制知覺變項,其係指個人知覺到完成某一行為的容易或困難程度,亦即反應個人過去經驗和所預期的阻礙。

計畫行為理論較理性行為理論更受學者重視,並被認定為是較完整的行為意圖模式;許多實證研究結果顯示,計畫行為理論的預測能力確實較理性行為理論為高。以下茲就計畫行為理論之各項因素說明如下:

(一)態度(attitude, AT):乃指個人對特定對象或想法所反應出之喜歡或不喜歡的持續性評估,藉由態度的表現可預測其可能的行為。換言之,態度是個人對特定行為所抱持的正、負向評價,當個人對行為的態度愈趨正向,其行為意圖亦將愈高;若愈趨負向,行為意圖則隨之愈低。

(二)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乃指個人在採取某一項特定行為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亦即個人知覺到的重要他人或團體(如父母、配偶、朋友、同事等)認為他應否執行該特定行為之壓力。當正向主觀規範愈強烈,愈容易促使其產生從事該行為的行為意圖。

(三)行為控制知覺(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乃指個人在從事某特定行為時,對於所需資源與機會之控制能力的知覺;其除個人慾望、意向外,尚包括諸如時間、金錢、技能、機會、能力、資源或政策等個人無法掌控的非動機因素,均與個人行為之控制有關。故即使個人想從事某特定行為,也終將因缺乏控制資源之能力,而無法實際從事該行為。此外,行為控制知覺之限制可分為自我效能與外部資源;其中,前者係指對於自己能否完成該行為之認知,後者則為個人可利用資源之易得性與阻礙程度,此二者皆可能影響個人採取某一行為之決定。

(四)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 BI):乃指個人想從事某特定行為之行動傾向與程度,亦即在行為選擇的決定過程中,個人是否有所行動的心理強度;在測量上,可轉化為個人是否願意努力嘗試或願意付出多少心力等題項,藉此變數可解釋及預測個人之實際行為表現。

綜而言之,計畫行為理論認為態度、主觀規範與行為控制知覺三變項共同決定個人的行為意圖;在作用方式上,行為意圖決定個人行為,行為意圖則又由態度、主觀規範與行為控制知覺所決定。因此,若個人對某特定行為愈是抱持正面態度、主觀規範愈是支持從事該行為、對該行為的行為控制知覺亦是愈強的話,則個人從事該行為的意圖亦將隨之愈高(理論模式詳如圖1)。事實上,計畫行為理論可簡化成三個淺顯的說法:第一是我想不想(態度)、第二是別人的看法(主觀規範)、第三是我做不做得到(行為控制知覺)。

計畫行為理論頗早即應用於國外相關研究,國內則大致始於1995年之後,其被廣泛應用於消費行為、科技資訊、醫療健康、知識管理、職業抉擇等各個層面之研究。本院教科書發展中心刻正進行職業學校教師對教科書使用行為意圖之研究,即欲透過計畫行為理論來探討及分析各因素對職校教師使用教科書行為意圖之影響,期能藉由研究發現以作為評估、檢討與改進職業學校教科書審定制度之參考。

           

【參考文獻】

林東清、孫培真、徐景智(2000)。影響資訊系統使用者抗拒行為之原因: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之整合研究。資訊管理研究,22),1-26

黃品茲(2011)。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彰化地區高職學生不道德學習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11-39).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Ajzen, I. (1989). Attitud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In A. R. Pratkanis, S. J. Breckler, & A. G. Greenwald (Eds.),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p. 241-274). Hillsdale, N.J.: L. Erlbaum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