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奈米科技推廣教育-我國奈米科技教育推廣活動系列報導

| 潘彥宏

Nanotechnology Summer Camp in New Zealand

【文、圖/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本院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原型研發編輯計畫國中組生活科技小組編輯委員 潘彥宏】

在教育部顧問室以及國科會科教處的先後領導之下,我國推行奈米科技教育已達10年。10年來累積許多中、小學教師與大學教授的心血結晶,同時也讓這些成果不單只在臺灣、金門、馬祖等地進行推廣,也逐步往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去年(民國101) 1129日,我有幸參與奈米國家型科技人才整合平臺計畫下的子計畫一:國際交流平臺計畫,前往紐西蘭,進行為期7天的奈米科技教育推廣。這是我們推行K12奈米教育10年來,第一次到南半球進行推廣交流活動。對我個人來說,除了也是第一次到南半球、第一次到紐西蘭進行參訪,更是第一次以英文進行教學活動、第一次直接與外國中學生進行講授與問答,我覺得意義非凡。

這次我要進行的教學活動是關於奈米生醫的基礎,也就是DNA的分子結構;除了一般授課之外,還要帶領同學使用我開發的DNA紙模型,來動手組出DNA。以臺灣的學制以及學校的規模而言,此次進行教育推廣交流的KingsWay School 屬於完全中學,因此來參加Nanotechnology Summer Camp的學生從國中生到高中生都有。學生年齡和知識程度上的差異,確實增加教學活動進行上的困難。除此之外,由於我國中學教師平時不須以英文進行教學,為了這次的活動,我特別準備了英文的簡報檔以及英文的授課內容。原本還會擔心我的英文能力終究會造成教學效能的低落,或是師生互動的隔閡。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的好,學生反應很熱烈,不僅能聽懂我的授課內容、回答我的問題,還會主動提出疑問與想法和我進行交流。

在教學之餘,我還觀察到2個小插曲特別值得一提:

1.  有一位看來是高中的學生對我介紹的主題特別感興趣,在經過23輪的問答,以及DNA紙模型的組裝後,他突然領悟到,原來構成DNA的原料,在聚合的過程中也同時提供了能量,用以形成新的鍵結。他說他過去只聽過一些相關的知識,從沒好好學習過這些分子的結構。在這次的活動中他突然把過去學過的零散知識整合起來了,我看到他那種豁然開朗的神情表示他真的很能享受學習的樂趣,而且他還稱讚我們的細胞真是聰明、生命真是奧妙。當然我也很高興我設計的教具真的能幫助學生學習!

2.  在活動進行中,有位學生突然叫我的英文名字想問我問題,我一時還反應不過來,愣了一下。一則因為我平常沒什麼機會用英文名字,另一則因為我還不習慣學生直接叫我的名字,所以那時我還以為是有學生的名字跟我一樣!愣了大約2秒之後,我才發現學生是叫我。那位學生的問題其實與我帶領的活動沒有直接相關,而是延伸出去的奈米生醫、關於免疫與奈米材料的問題。我很高興學生會問我進階的問題,因為我覺得這至少表示學生對我的英語聽說能力是肯定的,他應該是覺得我能夠聽懂他的問題而且還能給出答案,所以他才會特別問我。再者這也表示我帶領的教學活動能引導學生思考,並激發出更進一步的學習動力來。而且最後他似乎也滿意我的回應與我提供的想法。

此行除了我之外,進行授課的還有同樣來自臺灣的其他3位老師。待我們4位老師的活動都進行完成,要進行綜合問答之際。有學生半開玩笑地和他們學校的老師埋怨,為什麼他們平時不能像今天這樣學習!從這句話看來,我們此行似乎造成對方老師們的些許困擾,不過我想KingsWay School 的師生,經由這次的活動之後,應該會對臺灣奈米科技教材教案的開發印象深刻,也會對臺灣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