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弱勢族群-提昇原民學童的素養

| 李俊仁

【文/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主任 李俊仁】

原住民在健康、收入、失業率、生命長度等項目,低於一般國民的水平,幾乎是全球各國共通的現象。因此,各國政府都竭盡資源,努力地縮短差距。

澳洲昆士蘭教育與訓練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的出版品「縮短原民與非原民成就差異的教育策略」(Queensland Government, 2011)認為造成原民非原民在閱讀表現上出現差距的可能原因包括:

1. 學前教育(early years)。

2. 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3. 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4. 穩定性、流動,以及參與學校的持續性(stability, mobility and attendance)。

5. 校長的領導品質(quality school leadership)。

6. 教學品質(quality teaching)。

7. 學校、社區的教育伙伴關係(school, community and educational partnerships)。

澳洲的學童閱讀以及數學調查(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Literacy and Numeracy (NAPLAN)是一個全國學生的能力調查機制。這個方案結合國際評比與澳洲全國的調查,因此可以提供國內以及國際間的比較。澳洲的調查,在原住民學童部分,顯示什麼值得注意的訊息?

澳洲參與PISA 2009的原住民學生有1143名,平均而言,原民學生分數為436,一般學生為518,兩者差距為82分,根據其報告書,這樣的差距大概等同於澳洲兩年教育的差距。原民女學生的表現為458,男性為411,兩者差距為47分,大概等同於一年的教育差距。在PISA 2009的調查裡,有不同等級的能力,等級數字越高者,代表閱讀能力越佳,在PISA的測驗架構(assessment framework)裡,將達到第2級視為是能夠在將來社會有基本閱讀能力,可以取得訊息維護自己的健康以及權利,在PISA 2009的調查裡有38%的原民學生能力低於第2級,非原民學生為14%,此處凸顯澳洲原民學童有非常高的百分比無法具備基本閱讀能力。在數學的調查裡,原民學生的分數為441分,非原民生為517,原民低於一般學生76分,大概等同於兩年的教育差距。在科學的調查方面,原民學生的分數為449分,非原民生為530,原民低於非原民生81分,大概超過兩年的教育成就。

PISA 2009的調查裡,若干國家參與數位化的調查,澳洲也參與數位評量,原民以及非原民在數位評量的差距呢?在數位化評量部分,澳洲學生的表現優於紙本測驗,原民學生的分數為458分,一般學生為539分,低於一般學生81分,差距與紙筆測驗相當,但是29%的原民學生沒有達到第2級,9%的一般生沒有達到第2級,不過,在原民學生裡,男性有36%低於第2級,女性僅有23%

  

2008年起,澳洲透過NAPLAN的測驗,每年施測於全國三、五、七、九年級的學生,測驗的項目包括閱讀、書寫以及數學。根據NAPLAN 2011的報告書,在國小三年級時,原民與非原民學生在閱讀能力就已經出現明顯的差異,而且這樣的差異,雖然沒有隨年齡增長而擴大,但是,差距也沒有縮減的現象(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2011)

  

為了縮減原民與其他國民在閱讀、書寫、以及數學素養的差異,澳洲政府設定了非常具體的目標,希望能在2018年時,將原民以及非原民學童素養調查上的能力差距,縮減一半。當然包括經費以及行政資源的調整及改變。重要的是:政府設定政策目標,然後根據績效責任制(accountability),檢視經費撥付與實際成效的關係。

從澳洲政府的運作,台灣應該學習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