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之後-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的深度論壇

| 鄭淑慧

【文/生活課程中央團教師 鄭淑慧】【圖/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張冠萫】

生活課程輔導群在召集人秦葆琦推動與規劃之下,定期於每年五月最後一週舉辦生活課程研討會,關心生活課程的研究者以及全台各縣市輔導教師每年可以透過研討會,交流彼此一年來對於生活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心得。今年531日在國家教育研究院所舉辦的研討會主要目的在為探求「生活課程」有效的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透過研討會的舉行,讓更多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以及第一線的教師投入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的探究。

每年生活課程輔導群研討會總是有許多令人驚豔的課程與教學案例,不少各縣市生活課程輔導教師或是與會者在研討過程中,提出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與觀點。每一場次發表結束之後,往往都可以看到發表人與其他與會者留在場內,把握短短的終場休息時間,繼續剛才精彩的對話或是延續彼此有興趣的議題,不忍離去。這樣的情況在今年以多元評量為題的研討會裡更為明顯。

召集人秦葆琦副研究員為讓生活課程的研討與對話更為深入,今年在年度研討會之後,規劃第二次論壇。在張冠萫助理的協助之下,於715在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院區舉辦生活課程多元評量深度論壇。

此次論壇主談者為國立台北大學吳璧純教授。吳璧純教授近年來專注於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的探討,除了基礎性研究之外,吳教授目前也與新竹市生活課程輔導團進行多元評量的行動研究。論壇邀請的與談者包括了以曾瓊慧為首的四位台中市生活課程輔導教師、宜蘭縣生活課程專任輔導員陳惠美教師、新北市生活課程專輔輔導員鄭淑慧教師,以及生活課程中央輔導教師陳春秀教師。

此次論壇之前,召集人秦葆琦副研究員與張冠萫彙整531研討會中多位與會者主要關心的幾項議題,包括: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的形式?生活課程裡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的區別?目前教育部所推行的多元評量格式對於生活課程的侷限與可能性為何?

論壇主談者和與談者首先聚焦於台中市、宜蘭縣以及彰化縣的生活課程教學案例裡所進行的評量方式,分析其所呈現的多元評量做法,談論隱含背後關於多元評量的理論。與談者曾瓊慧教師特別談到生活課程有其特殊性,因此,目前教育部所推展的多元評量格式,在生活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下,還需要再做調整。央團陳春秀教師也回應,101學年度彰化縣生活輔導團也嘗試將教育部所推展的格式應於生活課程之中,但實際教學中發現此種格式的確因為生活課程本身的特殊性質而無法達成當初預期的目的。

此外,吳璧純教授、秦葆琦副研究員、鄭淑慧教師也提到生活課程是一種生成性課程,也因為這樣的特質讓多元評量的概念除了我們熟知的總結性評量與形成性評量的概念之外,也要考慮生活課程進行之中,兒童發展出不在原本預期中的重要能力。陳惠美教師及陳春秀教師以自己今年度在學校實際進行教學作為實例,進行回饋。

此次針對研討會所舉辦的深度論壇,讓每一位與會者對於研討會所關心的主題有更深入的對話與討論,也更深切體會發展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理論與方法的重要性,不但延續過去生活課程的廣度,更擴展彼此對話的深度。此種兼顧深度與廣度的研討形式,讓生活課程研究者與教師都有豐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