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簡介-《消費場所》

| 蘇進榮

【文/編譯發展中心 蘇進榮】【圖/出版商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消費場所》(Consuming Places)一書係由本院於100年與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之學術著作,並已於1027月發行。本書作者約翰‧厄里(John Urry),英國劍橋大學基督學院( Christ's College, Cambridge)社會學博士,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曾任該校社會學系主任(1983-1989)、社會科學學院院長(1989-1994)、研究部部長(1994-1998),以及英國高等教育補助審議會(HEFCE)科學研究評估計畫社會學小組主席(1996- 2001),其研究領域相當廣泛,研究成果多元且豐碩,尤以觀光與流動之研究最為出色,另著有《觀光客的凝視》(The Tourist Gaze)、《觀光移動性》(Tourism Mobilities)、《觀光的各種文化》(Touring Cultures)、《展演觀光場所》(Performing Tourist Places)等書;本譯著之譯者江千綺小姐,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自然資源環境學院景觀建築組博士候選人,現為北區職訓中心造園景觀設計相關課程外聘講師、景觀專業諮詢及專業英文翻譯,專研景觀研究及觀光休憩。

厄里先生熱衷於場所社會學之研究,長期在此領域深耕,一直不斷地探討與論述人們如何實際體驗社會關係,含括相當親近與非常遠距之社會關係,以及兩者之間如何互相影響。「場所」不是清楚而明顯之實體,欲理瞭場所,必先探討諸多主要理論;而要探究場所社會關係與場所消費,更需加入龐雜的社會理論,幾乎所有的社會與文化理論,皆與某種場所的解釋相關;然而一般的理論,並未涵蓋空間社會學和時間社會學、物質環境與社會環境間的關係,以及實物消費和自然與人造環境消費之間的相互依賴等內涵,無法解釋場所之多樣性;有鑑於此,厄里先生創作了《消費場所》一書。

本書著眼於建立三個論述,表達四項主張。第一個論述:了解場所是複雜之理論與實證工作,需要一系列之創新技術與調查方法;第二個論述:大部分的社會理論皆未能依照需求處理場所之本質問題,因為這些理論不知如何處理時間、空間與自然;第三個論述:至少部分場所是「被消費的」,對於涉及人類感官範疇之消費模式的分析研究並不多。第一個主張:人們逐漸將場所重新建構成消費中心,成為商品和服務被比較、估價、購買與使用之脈絡;第二個主張:場所本身是被消費的,尤其在視覺層面上,特別重要的是為遊客與當地人所提供之各式消費服務;第三個主張:實際上,場所確實是被消耗的,場所因為具備某一特質(文學、環境、工業、歷史、建築物),讓人們覺得它的地位重要,但這些特質隨著長期之使用而漸漸枯竭、消失。第四個主張:場所可能會吸引某人之認同,此一地方即成為令人著迷之所,場所認同感可能產生多重之在地熱情、社會與政治運動、保護協會、一再前往之旅遊模式等。上述四個主張所揭示之予盾與模稜兩可,正是本書探究場所與消費關係之重點。

《消費場所》一書凝聚厄里先生畢生功力,融彙各家各派之研究,全面探討社會、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連結,審視「社會」之概念、「地域」之本質、「經濟結構轉型」之意義,以及「鄉村」與場所有關之概念;以理論與實證穿插方式,論述現代社會之觀光旅遊及文化服務業如何發展成為重要產業,從而改變人們對特定場所之瀏覽與消費方式。本書引領社會科學研究之風潮,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10多種不同語文, 是致力於社會學、休閒研究、都市與區域研究及文化研究者不可錯失之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