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發現台灣》導讀會之心得與感想

| 王浩博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王浩博】

本年87日下午兩點,在本院台北院區九樓會議室有一場由本院人事室所主辦的圖書導讀會,導讀人是本院教科書發展中心的主任楊國揚。導讀的書是由天下雜誌所出版的《發現台灣》,內容是敘述台灣1620年到1945年的歷史。因為個人最近正參與十二年國民教育社會領域課綱之前導研究,與此主題頗為相關,就報名參加。

當天上午,先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搜尋有關社會領域課綱之前導研究的資料,同時找到《發現台灣》一書,閱讀之後發現,該書資料蒐集豐富,而且撰述的頗為生動有趣,例如有關鄭芝龍與鄭成功兩位父子之經歷的敘述,如果他們的故事能有好的導演將之拍成電影,一定是場面浩大又精采感人。

下午,楊主任的報告總共分成七大點:壹、如何看待歷史讀本;貳、台灣名稱的由來;參、本書架構;肆、婆娑之洋水蒼蒼;伍、荒陌新徑現代化;陸、莎喲哪啦殖民地;柒、回顧與省思。他的導讀條理井然,並且有許多精闢的見解, 譬如說在談到「如何看待歷史讀本」時,他認為:

一、如果歷史是共同的記憶,那麼也要先擁有共同的記憶,才能留下歷史。

二、歷史是可以被虛構的,如前一陣子國人一窩蜂觀賞的一些大陸熱門戲,很多是偏離歷史史實的,所以千萬別以為那就是歷史。

三、探討歷史必須以古論古,不能以今論古。

四、認識台灣的歷史,我們首先要關注的,就是尊重曾經在這塊土地上耕耘的人,不論我族或他族。

五、歷史上經營過台灣的統治者,不管是侵略者或加害者,他們的歷史記憶也必須加以正視。

他的解說頗有發人省思之處,的確是一位很好的導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