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海岸地質地形與生態議題的高中海洋地理教案編寫策略

| 周梅英、葉家棟

【文、圖/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地理教師 周梅英、
課程及敎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葉家棟】

蘇花海岸在行政疆域上結合了宜蘭縣南端的蘇澳、南方澳,與花蓮縣北端的和平、清水、七星潭等地,向來是東部與北部之間的交通往來要道;但因中央山脈逼臨太平洋,形成斷崖,使得陸上交通險阻,海岸也因缺乏良港與腹地,發展受限。在生態旅遊發達、區域互補日形重要的今日,交通困境得以利用「蘇花改」、「藍色公路」加以克服,更可轉劣勢為優勢,突顯這段海岸的地形美景與黑潮生態,呈現國土規劃中「東部優質生活產業軸」的特色。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101105年海洋教育執行計畫」的第二年計畫中,依據海洋教育能力指標中生態旅遊的發展、海洋資源的利用等指標,配合「99學年度高級中學地理科」課程綱要,以蘇花海岸作為研究範圍,將此主題融入地理科,以花蓮女中學生為對象編製教案並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地形美景與海上休閒活動,也瞭解黑潮行經沿海,不僅帶來定置漁場的發展,也在生態平衡的訴求下,轉型為新興的海上賞鯨活動。

其理念與架構如下:

 

根據上述架構,採用議題討論方式,設計成三階段的教學內容。第一階段討論蘇花海岸的共通性與連結性,藉著等高線圖、衛星影像與實景照片說明不同交通型式的優缺點。第二階段分為兩組,分別探討宜蘭段與蘇澳段的地質美景成因。蘇澳段地形與陸地沉降有關,以蘇澳港與南方澳為實例,聚焦於谷灣、沙頸岬的生成;花蓮段則與陸地上升有關,以清水斷崖群與和平溪沖積扇為例,聚焦於斷崖、沖積扇的形成。第三階段強調海域生態帶來的漁產與遊憩資源。七星潭在不到400公尺範圍內,水深驟降為大陸斜坡,如圖1所示,黑潮在此形成渦流,結合沿岸流後,成為曼波魚的棲息地。曼波魚的生態特殊,花蓮又是世界僅有的幾處分布地之一,值得研究。但因大型養殖設備缺乏,不易觀賞;反倒是洄游至此的鯨豚,在水面上飛躍擺尾的活潑生態,大大吸引了遊客的目光,成為地方重要收入來源,也緩解了海洋資源濫捕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