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妙娟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多樣性語文學習模式已成為教育學習必要的課程。觀察臺灣學校教育的內容,屬於外國語一環的英語教育對語言政策擬定是最具關鍵性的位置。探討學校語文教育與語言政策的外國語教育是屬於學習「異國語言教育」的開端,而其中作為外語的「英語」教育政策與作為本國語文主要溝通語言的「國語」教育之間的互動關係、連帶關係更是未來發展本國語文教育創新研究中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
為尋求「語文教育」與「作為國民國家的語言政策」等2種方向性的整合,是必須由教育理論基礎的建構來形成具備更多交集之可能。特別是面對國際化的競爭環境,被視為是極為重要溝通語言的「英語」教育及每6人就有1人會說的「中文」教育之教學均衡,更是必須由教育行政的進程來達到語言政策之落實,並進而形成具體的實踐內容。由「語文教育」來了解「異語言教育」的意義,並在語言媒介下確切掌握異文化內容的真諦,擴大生活及學習的領域。也就是說必須由「異語言教育」與「媒介語言論」的觀點,思索語言教育的導入背景。臺灣是由移民所構成的社會,因此在國民及國家的思維中,語言政策是必須建立在「自由」與「平等」的思維上,給予適切的調整以達生活需求上的均衡。換言之,臺灣的語文教育是必須交錯於「兼顧自由與平等的條件中調整」、「以國家利益為原則所施行的語文教育政策」的相互運作,並盡可能維護「中文」教育的應有水準,避免英語學習陷入成為殖民地主義的外國語教育。
分析臺灣語言教育的現況,學校英語教育至今仍可視為是長久以來一貫推動語言教育政策的展現。若深入探討英語教育的方法及目的,則也可明確的估算未來學校英語教育的方向與趨勢。然而認真思考作為我國語文教育政策,則應在整體教育中比較英語教育、母語(中文)教育的需求性,以學習者的觀點編排學習課程是必要的課題,進而思考讓學校英語教育、母語教育達到學習上、生活需求上的均衡。以EU(歐盟)為例,為認識EU諸國語言的多樣性及豐富性,讓語言運用能力發揮至極致,而鼓勵終身學習語言教育。所謂「1+2」的語言政策,是「母語加EU的2國語言」。長年推動的結果,讓溝通能力不僅有助於個人就業的便利性,更因而提升歐洲整體經濟競爭力。因其多樣性而成為歐洲進步的原動力,EU的不同語言在自由、平等的學習條件下,不僅是歐洲的文化遺產,更是貴重的資產。
因此,語文教育研究的發展應是讓學習者在歡愉學習的過程中,陸續累積個人生活的最大利益。更何況語言的學習,是開啟與人相處之鎖。若能具備多種語言的運用能力,則會增長文化的豐富性及多樣性,也助於提升自我的國際性,並在相互理解中建立良善的人際關係與文化認同。此外語言教育尚有一重要的效益,亦即外國語的學習與母語學習並非完全沒有矛盾,因此也會提升母語學習的容易性。
語文學習是必須打開心胸、刺激知的好奇心,由本國語文學習了解自我生活的環境,同時也期望藉由外國語的學習來擴大自我的視野。EU為落實3個國家語言的學習,外國語學習是開始於就學前。而外國語教育則在小學階段開始建構,至中學便開始導入第2外國語言學習。現在EU的語言政策是Early Language Learning(早期學習),其中小學的外國教育以英語學習為最多。非英語系國家有36%的孩子學習英語。而英語學習者最多的國家為西班牙及芬蘭,達62%。臺灣為追求祥和、多語言、多文化的社會共生,語言政策與未來語文業務的發展方向應可規劃由Early Language Learning(早期學習)昇華至Lifelong Learning(生活學習)思考。
【參考文獻】
高山緑、金田一真澄、森泉「世界の言語と向き合うための導入教育(2)-《複言語のすすめ》による導入教育の実践と分析-」『慶應義塾大学日吉紀要ドイツ語学・文学』第45号(2009年)http://www.ibp-kosovo.org/repository/docs/6125-3%20Qualification%20-%20Introduction%20to%20a%20concept%20assembl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