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秋珍
【文、圖/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盧秋珍】
今年初,在學校寒假第一天1月21日,參加本院舉辦之「新北教育城教師學習社群研討會」,來自新北市三峽地區及樹林地區六所國民中小學,包括中園國小、龍埔國小、柑園國小、三峽國中、安溪國中及柑園國中,各校校長、主任與教師們等共同參與社群發表,分享彼此社群經營和參與的經驗與智慧。難能可貴的是,近450位教師可以有一天同時放下學校教務、齊聚一堂,為自己的生命與教學生涯進行充電。而參與發表的教師學習社群共有13個,包含領域研究類型,如:國文、英語、社會等;專業發展主題類型,如:閱讀、資訊、趣味科學等;學校特色類型,如:濕地、綠建築、藍染等;以及教師個人成長類,如:生命教育、桌遊等。
教師社群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一環,透過社群的經營,促成教師學習與改變,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研討會中經由社群參與者的經驗分享,讓我了解到參加社群最重要的是,能擁有專業的支持,教師不是孤軍奮鬥,而是有互助共享的實踐者,例如安溪國中的國文科社群,在每星期一次的觀課活動中,從教案設計、教材分析、資料的蒐集,進行專業的對話與分享,形成互相支援的網絡。此外,令人欽佩的是,教師組成社群的目的常不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像柑園國中的社會科學習社群,以闖關的原理設計知識大挑戰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成立教師學習社群的好處,可以建立教師專業內涵,建構支持網絡以資源共享,進而創新教學。
教師因繁忙的教學與行政事務,社群的經營常遇到的困難,大致為難覓共同聚會時間,以及行政的支援可再加強。然而從此次發表中發現,不乏經營得有聲有色的社群,其中社群召集人為社群經營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也就是領頭羊的帶領,要有熱忱、使命感,能適當的時間規劃及工作分配,並且善於鼓勵社群教師,聯繫彼此間情感等。此外,成員間要有志一同,具有共同理念與目標,彼此信任、互相尊重、支持與打氣;學校行政方面,必須有好的支持系統,包括制度的建立、社群共同聚會時間的安排、相關的資源和與設備的提供、訊息的即時布達與協助等(張新仁、馮莉雅、潘道仁、王瓊珠,2011)。
誠如洪詠善助理研究員所言,社群運作成功的重要元素,除了賦予意義、價值肯認,社群活動需具備做中學為主、學中做為輔,且有回饋得以精進的機會,例如發表會,讓成員有成就滿足。所謂「專業」是在教學者之外,兼具學習者角色,並在社群中獲得感動、學習並有所傳遞,進而產生漣漪,將影響擴散至社群之外,此乃「傳遞」之真意。另,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范信賢主任引Bruner(1996/2001)「作品生成社群」概念,集體作品產生並維持了群體的團結感,社群不是「從無到有」的建設,而是「從有到有」的連結,社群成員彼此真實相遇、揉合,一起工作,「連結彼此作為守護星,匯聚成為美麗的生態系」。
【 參考文獻】
張新仁、馮莉雅、潘道仁、王瓊珠(2011)。臺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啟動。教育研究月刊,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