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國揚
【文/教科書發展中心主任 楊國揚】
日前報載,國內國民基本教育教科書的使用,是一種「高耗紙」的教育,間接助長濫伐樹木,相關環保團體更希望政府帶動教科書重複使用的風氣。
國內中小學教科書年年重印,學期一結束,教科書幾乎被當成廢棄物送進焚化爐或交由廢紙廠回收,尤其是國民小學及國、高中非考試科目教科書,屢屢成為一次性消費產品;在強調節能減碳、資源永續的社會,這種不環保的現象似乎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這次媒體的報導與環保團體的呼籲,無疑的,讓我們再次省思教科書循環使用的課題。民國95年《國民教育法》修正,增訂第八條之三,其中即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藝能及活動科目之教科圖書,應免費借用予需要之學生;其相關借用辦法,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定之。」顯示在一綱多本、教科書由家長負擔或政府免費供應情況下,教科書循環使用機制(或借用制)已經在國民中小學進行推廣及試辦。但實施迄今,教科書回收再利用率卻普遍偏低,成效不佳。
從各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制度來看,大致分為免費供應制、借用制、購買制三種類型。免費供應制為教科書由政府出資購買,免費提供學生使用,學期結束後不須歸還;實施此一制度者如日本、中國大陸、韓國之義務教育教科書。借用制為教科書由政府或學校出資購買,再借給學生使用,學期結束後須歸還學校以提供下屆學生繼續使用;此一制度又分有償借用及無償借用兩種,前者學生必須支付租金或押金才能使用,如有遺失或破損,須照價賠償,如俄羅斯、新加坡等,後者則免費借給學生,如有遺失或破損,則由政府或學校購買新書補充,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而購買制,則指教科書由學生家長自行購買使用,政府不負擔任何費用;如我國。
教科書實施無償借用制度雖為各國義務教育之主流,但如何實施仍須考量整體教育環境的配合、政府財力的負擔以及學生的使用習慣。因此,以無償借用制度來推動教科書的循環使用,須考量到一些前提假設,如:教科書在一定年限內,其內容必須保持穩定;教科書的編印品質必須提高、耐用;將教科書視為教材的一環,不過度依賴教科書的內容;建立師生使用二手書的習慣;建立教科書循環使用的完整制度;妥善處理回收教科書的衛生安全等。
當前我國國民基本教育教科書實施審定制度,教科書已由民間出版業者發行,在家長付費及教科書一次性使用方式下,除高級中等學校教科書外,國民中小學義務教育教科書,透過審定本教科書共同供應採購作業方式,近10年來,在低書價政策考量下,教科書價格並未真實反映物價上漲,此舉雖能達到減輕家長經濟壓力的良善美意,但相對的,卻影響教科書品質及失去教科書後續發展的誘因;而教科書由家長付費,亦增加循環使用的困難度。如教科書改由政府編列預算免費供應,每年均須負擔約20億元的教科書費用(以103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價格預估),對於政府財政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而年年免費供應,教科書仍然是一次性的使用,依然不利於教科書的循環使用。
故實施教科書借用制度不失是一種值得我國採行的供應制度,且有助於政府推動教科書循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