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的品質保證-----建立中小學學生學力監控機制

| 陳清溪

【文、圖 / 陳清溪主任秘書】

12年國教雖然不是解決所有中小學教育問題的萬靈丹,但是配套措施如果做得好,還是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教育問題,並帶動中小學教育的革新。

學生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有一部份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及方法不感興趣,而導致學習成就低落沒有成就感所造成。因此,發展一套逐步進階不重複的12年一貫課程綱要及教材,並加強教師課程設計及教學能力,落實學習評量的多元化、彈性化等,都是實施12年國教的重要配套措施。

遠見雜誌辦理「12年國教大調查」,結果發現約有七成的家長支持,但卻有51.7%的家長認為將會增加孩子的課業壓力,有近半數家長將選擇增加孩子的補習時間,這反映台灣家長對升學制度仍抱著不安全感。因此,12年國教要成功,政策目標、策略都要正確;亦即方向要對、方法也要對。否則,花再多的經費、心力,終將徒勞無功,補習反而更興盛,學生課業壓力將更大。政府、民間、學校、教師、家長對12年國教的政策目標及策略,如果認知一致,共識愈高,則減輕學生課業壓力的目標才有可能達成。因此,政府有必要擴大辦理12年國教政策宣導說明會,邀請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參加,尤其家長、教師的觀念,若沒有配合政策目標改變,12年國教要成功,恐怕是緣木求魚。

中小學教育階段要發揮試探性向的功能,就應該讓學生接觸不同的學科、領域及活動,但不必要求每一個科目、領域或活動都要學生花很多的時間,甚至要精熟,只要有「試探」的功能即可,以免增加學生的壓力。我國後期中等教育主要分成高中、高職兩種學制,學生究竟適合就讀哪一種學校,有必要加強國中適性輔導工作,而實施性向測驗乃必要的工作,測驗結果可以提供給家長、學生參考,及作為教師進行學生適性輔導之用。本處目前與政治大學余民寧教授合作研發學群適性發展導航系統,預計今(100)年底完成,將來可以提供給國中學生透過網路線上施測使用,以瞭解自己的性向,作為選填高中或高職之參考。

中小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中小學正常發展,高等教育才有可能穩固發展。要讓中小學教育正常發展,國中畢業生免試升學高中職,是一定要推動的政策。但也有人憂慮免試升學高中職後,學生不讀書,學力會下降。因此,建立中小學學生學力監控機制是必要且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

中小學的責任是讓學生樂於學習而不是害怕學習,教師的責任在於發現學生的性向,讓學生在未來有良好的發展,而不是現在每一個科目都要有亮麗的成績。因此,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個科目或領域都有基本的學力,然後再找到一、兩個比較喜歡、擅長的科目或領域,到大學後再「努力」學習,以獲得更專精的學術或技術,將來找到工作機會,並學以致用。本處已建置「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已有多年的經驗,並有豐碩的成果。如果能擴大其功能,推動每位學生的學力檢測工作,並輔以補救教學,將可以確保每位學生獲得基本的學力,尤其國、英、數三科更是重中之重。中小學學生學力監控機制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