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環相扣的課程 滿滿喜悅的收穫

| 張智欽

0013期社會領域本土教材發展研習班學員

【文 /宜蘭縣蘇澳國小   教師 張智欽】【圖 / 教育人力發展中心專案助理 林巧涵】

智欽曾參與宜蘭縣國小社會領域輔導團編撰與試教,其中的編撰過程雖然有賴輔導團中前輩的指導,但是仍有霧裡看花、不解全貌之疑惑。有幸能夠參加這一次的「社會領域鄉土教學資源研習」,當然期望入寶山且能滿載而歸。

陳添球教授開門見山地為我們分享「社會領域融入鄉土教學之課程發展模式改編教科書取向」的課程,讓我對於過去的改編經驗有了完整的架構。尤其是陳教授列舉的「教材內容配對蒐集鄉土教材事實」、「鄉土事實蒐集與剪裁應用的原則」,更是其教學經驗中的菁華,讓我能更進一步了解改編教材的技巧與步驟。另外,陳教授也提供許多寶貴的教學實例,使我們了解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實作;經過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我們對於鄉土教學的課程改編能更為了解。

當我們腦中還在思索該如何在自己鄉鎮中挖寶時,信賢老師的「台灣地區學校特色之課程發展」課程,卻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思維角度「以本地化課程為基礎,連結並拓展個別化與全球化的教學」。適時點醒我們在埋頭編撰鄉土教材時,更要抬頭察覺其意義與特殊的價值,如此才能編撰出具有生命力的鄉土教材作品。范老師透過堅定且帶有禪意的講述,讓人更感到鄉土教學散發出的特殊美學風格。

具有活力的陳志鵬老師,帶來的「鄉土教學資源網的製作」課程內容相當豐富,可以感受到他對於鄉土的熱忱與投入,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效法。令我最羨慕的是他自己擁有一手包辦編輯教材的資訊與美工能力,對於編輯教材有莫大的幫助,也是我個人還需要再學習的技巧。陳榮政老師的「社會領域之行動研究實作與評鑑」課程,再一次讓我們複習如何透過行動研究克服我們鄉土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盲點或困難;而陳老師提醒我們要維持課程的熱情與專業的執著,與課堂中夥伴發言所激出的火花,更是這堂課令人難忘的記憶。

本研習的重頭戲由秦老師講授「四年級學生學習鄉土教材的態度研究」。過去大家都只埋頭於自己的教學區域進行課程改編與實作,也只能觀察到本縣市學生的反應;而秦老師的研究讓我們可以一窺其他夥伴所辦理過的改編教材試教後的狀況,是一難得的收穫。看著其他縣市學生的回饋時,我也不斷地在反思:我們的孩子與他們的差異之原因為何?或許是編撰時的思維、是試教老師的風格、也或許是我們忽略了什麼!秦老師的研究正好適時給予我們一次檢視反省的機會,也讓我們進行三年級課程改編時能更完善。

最後由新北師雙城國小團隊所帶來的「新住民多元文化教材設計」之課程,提供我們另一個觀看「誰的/鄉土」的角度,新住民的鄉土是可以延伸至千里之外,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也要適度給予「連結」的機會。

由發展本土教材起始,范老師提醒我們注意與個別化與全球化的連結,志鵬老師豐富的實作經驗打開我們的視野,榮政老師的行動研究提醒我們面對困難的解決之道,以及秦老師給予我們回顧過去、開展未來的機會。四天的課程環環相扣,讓這次研習有豐富的收穫,更期待改編課程能在各地開花,在孩子們身上留下美好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