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學校地震防災教育指導教材探討

| 陳妙娟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重視學校防災教育的訓練課題

教育孩子在終身學習的體制下是為孕育追求健康、安全幸福生活的資質及能力,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穩健成長是學校教育重要的目標之一。災害何時?何地?會發生是難以而知,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民國88(1999)921日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982009)年的「八八水災」,及今(2011)年日本東北、關東大震災等大自然的災害,造成無數寶貴的生命在瞬間中消失。面對殘酷的大自然反撲,學習基本的防災常識已是學校教育被賦予的新教育課題。尤其,由此次日本東北地區遭受到空前的創擊,地震、海嘯引爆核能電廠遭遇的複合式危機,但我們見到日本人多數井然有序應對的影像,讓全世界肅然起敬。

事實上,日本對於防災教育施行已有相當時日,由其是發生1995年關西阪神大地震以後更是因應環境變化隨時演練。甚至於1997年發行「學校地震防災教育手冊」,配合各個學校的實際狀態推動防災教育訓練。假設日本遭受到大規模地震的衝擊下,想像如何因應讓傷害減少至最低。同時藉由演練的過程檢討及修正,並尋求符合實際需求的對應措施。在如此的生活環境下,日本對於防災教育視為是理所當然的學習,亦是作為日本人與生俱來的課題。因此,日本的教育主管機關也於2005年製作「學校地震防災教育指導教材」且將此配發給所有的學生,讓孩子們擁有對於地震等所衍生的災害、防範具備正確的知識及準確的判斷力,尤其因應地方的生活特性擁有適切的行動力。換言之,藉由學校教育的訓練,培育克服災害降低傷害的活用能力。

日本學校地震防災教育指導教材是依據學習指導要領及學校保健安全法設置,當災難發生時讓學校即成為區域防範災害的中心。同時藉由安全教育的學習過程,更加充實、深化環境安全的內涵。而臺灣所處的環境與日本類似點頗多,因此對於防災能力的提升是有其學習的必要,畢竟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是降低傷害最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