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度高中學生國民素養表現調查結果

| 蔡明學

【文/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蔡明學】

一、前言

本研究定義之國民素養係指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18歲學生,能迎接生活以及生涯的挑戰,並迅速地掌握所需的知識技能,以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為瞭解國內高中、高職三年級學生是否具備因應未來挑戰的國民素養,本研究針對語文素養與綜合(科學)素養進行調查。調查科目共區分為:(一)語文素養、(二)綜合(科學)素養,相關內涵分述如下:

   語文素養表現歷程分為「擷取與檢索」、「統整與詮釋」、「省思與評價」等三大向度,定義如表1

   綜合(科學)素養調查在於了解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演繹、歸納、辯證與多元為評量的四向度表現,綜合素養評量向度與定義如表2。

二、106學年度我國高中學生素養評量表現結果

  106年度於2月至4月間針對各素養進行命/修/審題會議,5月進行預試工作,完成語文素養(含國語文、英語文)、綜合素養(含數學、科學)向度調查題本及共同問卷,並於10月完成電腦化正式調查,共計抽測5,084位學生,有效樣本為4,708人。調查結果如下:

(一)語文素養評量表現

  學生在語文素養的評量向度中,高中學生在省思與評鑑、統整與詮釋、擷取與檢索三向度的通過率分別為 .42、.66、.71均高於高職學生,女生在國語文素養的三個評量向度之通過率 .38、.60、.67也是均高於男生(如表3)。整體而言,擷取與檢索的通過率為 .63,統整與詮釋得通過率 .58,近6學生能在文本中找到特定訊息,以及透過對重點訊息關係的瞭解,對訊息進行解釋、比較、比對,以形成有用的判斷。

(二)綜合(科學)素養評量表現

  106年度的高中學生在綜合素養的評量向度中,不論是歸納、演繹、辯證,與多元的邏輯能力方面的通過率,男女生在各評量向度之平均逐題通過率無明顯差異,而在學制上高中生的四向度平均通過率分別為 .63、.50、.60、.51都明顯均優於高職生 .49、.36、.49、.37(請見表4);整體而言,學生在歸納和辯證的邏輯思維方面的表現較佳,通過率為5成以上,亦即是學生在蒐集及處理具共同性的「資訊與數據的能力」方面,可找出共同性進行分類,或是找出不同立場的論述點、解釋不同立場與觀點方面的思維能力較佳。

三、結語

  本次調查研究中,根據受測學生評量向度的通過率來探究學生的素養能力表現,可以發現學生在語文素養中的訊息擷取、詮釋與評價之能力方面約 6成的通過率,顯示多數學生均能掌握題目情境的意涵,但惟「省思與評價」認知層次方面,僅有 .36的學生通過,亦即是學生在省思、批判與陳述個人意見方面的能力較弱。綜合素養方面則是「演繹」與「多元」跨領域的科學邏輯思維能力僅有 .42 .43左右的通過率,顯示學生在透過現象或科學數據進行因果關係的推論方面,以及跨領域知識整合與運用上需再加強。背景變項上,高中學生在國民素養的表現上,不論是語文或綜合(科學)表現優於高職學生。女性學生.56在語文表現則優於男性學生.50,不過在綜合(科學)表現上,雙方無顯著差異(.51、.50)。

  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發現部分學生在語文素養中的「省思與評價」的閱讀能力較弱,因此建議教學現場能多針對學習的內容、案例,設計相關的討論議題,進而透過對話的方式提供學生陳述個人想法的訓練機會,教師亦需引導如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適切的問題,從提問中加強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思考,也能讓學生聆聽到他人的觀點,學習尊重、包容與擴展自己的思維。

  另外,在綜合素養評量向度中部份學生的「演繹與多元」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未來進行數學和科學相關領域的教學時,建議可以強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自然領域草綱中,所強調的「探索與實作」課程,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具備統整的學習經驗,以生活化的題材為議題,透過跨學科整合的對話與思考,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探究與實作活動,讓學生能從具體的實驗數據與討論過程中,透過觀察、紀錄與操作的歷程,找出因與果的關鍵要素,從體驗中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資料來源

曾志朗、柯華葳、李俊仁、蔡明學、黃秀雯(2017)。106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成果報告NAER-106-12-B-2-01-00-1-01)。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