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首頁 各期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電子報首頁 各期電子報 訂閱 取消訂閱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第170期 2018-04
第170期 2018-04
  • 院務活動
  • 研究紀要
  • 國際教育訊息分析
  • 出版品簡介

院務活動

佐藤學教授談臺灣的課堂改革及教科書評述
| 朱盈叡

佐藤學教授談臺灣的課堂改革及教科書評述



【文、圖/教科書研究中心 朱盈叡】


  本院教科書研究中心於本(107)年3月14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主講「從世界的課堂改革思考臺灣的改革現狀—以學習共同體為中心」。本次演講吸引一百多名對教育有熱忱之現職教師、教科書出版業界、本院研究同仁及社會大眾參與。

...

107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班開訓
| 林巧涵

107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班開訓



【文、圖/教育人力發展中心 林巧涵】


成就全人之美

譜出十全十美新世界


  本院於3月5日舉辦「107年度第154期、第155期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班」,總共來自全臺10個縣市共計85位國中小候用校長進行為期八週的儲訓,校長們平均年齡44歲,其中最年輕者僅34歲,最年...

戶外教育怎麼教?第7015期國中小校長在職專業研習班
| 戶外教育實踐園區計畫團隊

戶外教育怎麼教?第7015期國中小校長在職專業研習班



【文、圖/本院戶外教育實踐園區計畫團隊】


主題:戶外教育

課程實錄


  戶外教育為實踐十二年國教整體素養之實踐,本院這次首度與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戶外教育實踐園區」計畫團隊合作,以「戶外體驗」為研習課程的主軸,於107年3月6日至3月8日,規劃了三天的研習課程,特...

研究紀要

106學年度高中學生國民素養表現調查結果
| 蔡明學

106學年度高中學生國民素養表現調查結果




【文/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蔡明學】


一、前言


本研究定義之國民素養係指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18歲學生,能迎接生活以及生涯的挑戰,並迅速地掌握所需的知識技能,以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為瞭解國內高中、高職三年級學生是否具備因應未來挑戰的國民素養,本研究針對語文...

| 詹美華

高中歷史閱讀素養教學設計研究—參照Wineburg「像史家一般閱讀」教學取徑




【文/教科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詹美華】

  Sam Wineburg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中心之一「史丹佛歷史教育群」(Stanford
History Education Group)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於2001年出版專書指出,從心理學理論看,歷史思維乃非自然的行為反應,需有適...

| 簡瑋成

原住民族大專生的就學政策成效調查結果概況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簡瑋成】


  原住民族教育為國家教育重要內涵之一,且原住民族教育問題一直也是政府長期關心的公共事務,有鑒於原住民族在教育資源上呈現明顯不足的現象,政府近年來不斷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原住民族的教育福利問題;對於原住民族教育問題...

國際教育訊息分析

| 蔡進雄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育新趨勢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蔡進雄】

一、議題的重要性


  為什麼有些人面對挫折與失敗能愈挫愈勇、再站起來,而有些人卻一跌不振,美國學者Dweck及其同事進行研究發現有些人面對工作或學業的失敗後,會有逃避、堅持力明顯減少等現象,但也有些人仍然保持正面情緒並繼續努力...

| 宋峻杰

促進跨文化對話之新近教育政策分析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宋峻杰】


一、前言

  1997年7月經修憲後,於我國施行之『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九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其次,2013年12月完成修法後的『教育基本法』第二條第二項亦規定:
...

| 張效齊

大學協助就業推動策略




【文/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張效齊】


一、前言

  我國主計總處於2015年11月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從最高學歷畢業後有工作過之15至29歲青少年計220萬人,認為求學過程中獲得之知識或經驗對其畢業後工作有幫助者占82.11%,有49.13%認為最主要幫助是「科系專業課程...

出版品簡介

| 李韻如

本院《編譯論叢》十一卷一期已發行,內容精彩多元



【文/語文教育與編譯研究中心 李韻如】


  本院《編譯論叢》期刊(第十一卷第一期)已於3月中旬出刊,輪值主編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陳子瑋副教授與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林德祐副教授。


  本期所刊登的內容包含四篇研究論文:〈梁啟超翻譯贊助活動研究〉、〈再思《聖經》「概念...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除另有註明,本報內容均依據創用授權「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條款釋出
Copyright© 2020 國家教育研究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