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進雄
一、議題的重要性
為什麼有些人面對挫折與失敗能愈挫愈勇、再站起來,而有些人卻一跌不振,美國學者Dweck及其同事進行研究發現有些人面對工作或學業的失敗後,會有逃避、堅持力明顯減少等現象,但也有些人仍然保持正面情緒並繼續努力不懈。Dweck認為這是因為人們抱持不同之心態與信念。Dweck於2006年又提出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與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理論,獲得諸多回響,前者的思維是認為人的天分及智能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的,而後者是認為固定不變的。由於不同的思維,Dweck認為抱持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對於人生也會有不同的發展。Dweck的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理論提出後,在美國教育界也引起廣泛的討論與矚目。
二、成長型思維模式受到美國教師歡迎
由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學者Carol
Dweck在教育心理研究中率先提出的兩種心態模式: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與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於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根據該理論,擁有前者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特質的孩子相信自我能力能靠努力來精進,因而比後者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者更願意嘗試錯誤並從挑戰困難中成長和獲得成功(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2016)。根據美國教育周刊研究中心針對全美幼稚園至12年級教師的調查發現,77%的人表示,他們熟悉或非常熟悉成長型思維模式,有85%的人說,他們希望在該領域有更多的專業知能(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專家說,當學生理解到他們的才智可以透過有計畫的努力而得到改善時,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學習。但是,有固定思維的學生在回應錯誤時,不太可能會訂定一個未來的改進策略(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
美國有些學區,甚至持續地把探討思維模式放在討論或執行小組中。在巴爾的摩,老師們在學校裡組成閱讀小組,分享有效的教學策略。該學區有位新任老師表示,我們並沒有教導學生如何面對困難或探討他們的學習過程,我們只看到學生因為怕失敗所衍生的困頓停滯。愛德荷州Marshing學區學習中心主任也提到,許多教師在「思維模式」培訓之後,開始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工作領域,甚至是教室管理。一個五年級的老師在辦公室掛著誠實和善良的牌子,並鼓勵學生選擇他們自己想要改進的特質,訂出具體行動且有成果(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自從教育心理學者Dweck提出成長型思維模式與固定型思維模式後,此理論已漸受美國中小學教師的歡迎與接受。
三、成長型思維模式有助於學生學習表現
(一)成長型思維影響學生學習成績
2014年的3月10日至14日是國際大腦覺醒週(Brain
Awareness Week),在當今教育界把重心放在教育科技化、校園網路及科技工具教學使用的幾個重點上,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因素被忽略,藉由大腦覺醒週,探索如何刺激人腦的結構及加強功能,讓教育理論和實際運用結合,能促使學習成效增強,發揮回饋的作用。大腦研究發現了的7項事實,並反思如何應用於教學與學習,其中第一項就指出:學生經常被兩種思考模式左右,即固定(fixed)和成長(growth)模式,「固定」思維模式為學生不明白學習努力的價值,似乎相信能力是天生注定的;「成長」則是學生相信努力會有發展(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4)。
Dweck、Chiu與Hong(1995)研究發現當人們相信智力及人格等特質是固定不變時,他們傾向相信結果,例如我考試失敗是因為我笨,反之,當人們相信特質是動態的、有延展性的、可發展的,則會少關注特質而是特定行為,例如我考試失敗是因為我的努力及策略問題。Davis(2016)指出教師應該使用成長思維模式,鼓勵學生挑戰而不是恐懼,並協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以克服困難。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專家說,當學生理解到他們的才智可以透過有計畫的努力而得到改善時,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學習。但是,有固定思維的學生在回應錯誤時,不太可能會訂定一個未來的改進策略。研究人員正發展一個配套的做法:鼓勵教師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概念,不去壓抑學生們最初的興趣與熱度(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
此外,研究人員針對智利16萬8千名10年級學生的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可能有助於改善低收入家庭學生因受到貧困影響,以致於學習低落之狀況。研究人員也發現,貧困學生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數,不如同年齡較高收入家庭的學生多(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b)。與史丹福大學
Paunesku教授和
Dweck教授從事研究的智利人Claro,與該國教育部合作,首次從事這項全國性的大型調查。她說,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相信,能力和知識可藉由努力和實踐來達成,與學生相信智力和能力是不改變的「固定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形成有趣的對比(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b)。Dweck教授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引進並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學生學習成績有積極影響。這次經由擴大蒐集智利全國性樣本,也表明其結論的正確性。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標準測驗成績通常較低;但是比較貧窮、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與來自高收入家庭、具有固定思維模式的學生,其平均成績不相上下。引人注目的是,來自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學生,若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其學業表現不輸於家庭收入高於他們13倍、具有固定思維模式的學生(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b)。
(二)成長型思維影響學生心理狀態
再者,成長型思維也運於青少年心理輔導,已有學者針對這樣的做法進行研究,檢驗是否真的可以使用這樣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來協助青少年打敗憂鬱與沮喪。在過去,研究成長心態的學者們已經發現到,一旦孩子知道自己的心智是可以改變的,也知道他們生來就具有可以發展與培養的各項技能時,他們的學業成績也會跟著進步。而最近一項發表在《臨床心理科學》(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更顯示,若能將上述的思考與觀念運用到社交與心理問題,讓孩子們知道一個人的個性與特質是可以改變的,就能幫助他們減少沮喪感(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
上述研究是由Yeager帶領他的團隊進行的,Yeager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助理教授,同時也是一名成長心態研究學者。他與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介入性研究(intervention),對象是三所高中、總共600名高一新生,他們在九月入學時被隨機分入「介入性研究組」與「控制組」。介入性研究組的學生在入學時被要求閱讀兩篇文章,其中一篇的內容是「被霸凌並不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也不是因個人缺陷造成的結果;而霸凌者也不全都是『壞人』」,另外一篇文章則是與大腦的可塑性有關。在閱讀這兩篇文章之後,學生們要寫一篇關於人格如何改變的文章分享給未來的高一新生。至於被分配到控制組的學生,他們所閱讀的文章則是著重在運動能力的改變,跟人格改變沒有任何關係(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
九個月之後,也就是隔年的五月,Yeager的研究團隊追蹤了這批學生。他們發現,被分到控制組的學生們,大約有百分之39的人出現了臨床上被認為是嚴重的沮喪症狀。至於另一組介入性研究的學生們,即使他們遭遇到霸凌,卻沒有出現類似的沮喪症狀,這份數據讓研究者感到相當振奮(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可知,學生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不論在學習表現或心理狀態上都比固定型思維模式較佳。
四、
成長型思維的教育方法
(一)成長型思維的教育方法培訓有其需求
目前研究發現,人類的學習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難以改變的,相反地,大腦功能透過與外界互動及各種生活經驗會產生與時俱進的變化,也就是說,人腦相當靈活,會因應環境之刺激而調整(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文化組,2012),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專家也說,當學生理解到他們的才智可以透過有計畫的努力而得到改善時,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學習。但是,有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的學生在回應錯誤時,不太可能會訂定一個未來的改進策略。研究人員正發展一個配套的做法:鼓勵教師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概念,不去壓抑學生們最初的興趣與熱度(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
雖然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此概念一出,美國各界教育人員紛紛試圖在教室中運用這種理論,希望激勵學生成為成長型思維者來促進發展,然而,根據美國教育週報(Education
Week)於2016年9月21日分析其在2016年5月間針對全國超過六百名K-12教師民調顯示(Education
Week Research Center, 2016),即使有超過98%的受訪者想要積極落實這一理論,但仍有85%表示由於缺乏系統性的配套及教師專業訓練,貿然去引導恐將有因誤用而誤人子弟之虞。當中有半數的教師相信相關研究將有助提升學習動機、教學品質與班級風氣,但要有成果,就必須先設計出評鑑工具,有效測出每個班級對不同專科成長需求程度,再針對成長潛力最大科目做介入實驗,否則將無法量化比較出該新式教學法的實際效度(紐約辦事處教育組,2016)。
(二)成長型思維學習策略的教師增能
史丹福大學實驗室為教師提供線上培訓組合課程、建立診斷工具,並評估他們的專業發展需求。史丹福研究人員發現,教師通常以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是一般的樂觀心態,強調努力實踐,而不教導學生開發新的學習策略;教師注重與學生溝通,卻不應用於廣泛的課堂練習;教師標記學生行為,卻不探索行為背後的動機(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當受訪者被問到如何將成長型思維模式整合到教學時,33%的受訪者是透過讚許的方式,表揚用功的學生。其他比較少被採用的策略,包括:使用形成性評估、自我評估和作業批改,佔18%;鼓勵多種學習策略,佔17%;支持學生互相學習,佔13%。思維模式發展專家表示,這些更深層次的教學策略是必要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回應錯誤(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換言之,固然教師要樂觀地採取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學生,但重要的是也要同時教導學生新的學習策略。舉例而言,進行數學教學時除了對學生強調人的大腦是可以不斷成長外,還要教導學生思考新的策略去解決問題(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5)。
總之,雖然現在成長型思維理論尚處於新興理論未出現完善訓練或實際教學應用守則之際,教師及家長若能有機會透過從小養成孩子此種系統性思考習慣及勇氣、培養其覺察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有助協助每個學子找出自己獨特潛能並成功地向最大的理想境界邁(紐約辦事處教育組,2016)。許多美國教師也指出,即使教師對這種模式感興趣,但卻需要更多的實務訓練。據美國教育周刊調查,只有35%的教師說,他們參加的培訓,涵蓋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概念和課堂實際操作。由於教師在職訓練中缺乏類似專題,所以他們多半是從書籍、文章或與其他教師的討論中得知(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爰此,未來國內中小學教育階段若要倡導成長型思維模式,亦要需要更多教師研習課程的規劃與增能。
五、結語
成長思維者相信自己可以透過學習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相反地,抱持固定思維者認為自己的天賦是無法有效地改變。在學校教育方面,固定思維的教師認為資質差的學生還是差,智力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抱持成長思維的教師認為所有學生是可以透過適當的方法發展其能力。
雖然人的思維與心態無法截然二分,但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對於教育人員,甚至家長,是深具啟發意義的。當我們從固定思維轉向成長思維時,我們對自我及人生的態度也會有所突破及改變。總括說來,身為學校領導者及教師必須抱持成長思維不斷學習成長及自我精進,以提供更好的教學品質,而對於我們的學生也要鼓勵他們自我挑戰,找到專長興趣發揮自己無限的潛能,並教導學生學習方法與策略,且能從失敗挫折尋找成長的契機,經過不斷地努力是可以改變得更好,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簡瑋成(2017)。原住民族就學政策整合型研究子計畫四:高等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整合研究計畫案成果報告(NAER-106-12-C-1-04-04-1-2)。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4)。希望青少年遠離沮喪嗎?讓他們知道人是會改變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64。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3)。5種以研究為導向的教育新趨勢對課堂學習的影響。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41。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4)。有效學習能刺激腦部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50。
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a)。成長型思維模式漸受教師歡迎,惟需更多培訓。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13。
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6b)。成長型思維模式-學生成功的關鍵。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08。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2016)。成長型思維教育法風潮,美評:知易行難。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11。
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5)。美國教育學家建議數學教師嘗試改善學生懼怕數學的心態。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86。
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文化組(2012)。腦神經與教育跨領域研究重新定義「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7。
Davis, V.W.(2016). Error reflection: Embracing growth mindset in the general music classroom. General Music Today, 30(2), 11-17.
Dweck, C.S., Chiu, C.Y., & Hong, Y.Y.(1995). Implicit theories and their role in judgements and reactions: A word from two perspectives. Psychological Inquiry, 6(4), 26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