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王令宜 助理研究員
2020開年以來,人人聞「毒」色變,對抗病毒成了全民運動。校園安全的內容廣泛,要避免傷害的工作項目也種類繁多,目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病毒入侵校園,防疫作戰刻不容緩。然而,校園安全除了防止病毒疫情、維護學生身體健康之外,校園內長期存在另外「二毒」,也是不容忽視,一是加強禁絕毒品與禁藥,以達成學生遠離有害物質、防範藥毒濫用成癮為目標;二是避免有人在校園內因氣憤或積怨而心生苦毒,進而引發霸凌傷人或暴力殺害的不幸事件,預防苦毒暴力傷害也是值得關注的校園安全議題。
本文選取近年各國校園防範「三毒」的實例,就防止病毒疫情傳染、預防藥毒濫用成癮及防範苦毒暴力傷害三方面,說明相關教育作為如后。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幾乎無一國家倖免,對政治、經濟、教育與文化等各方面都產生巨大衝擊。為防治疫情擴散,教育部於2020年2月即舉辦數場「大專校院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分區說明會」,並於3月18日在教育部網站發布「各校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學生安心就學措施公告」(教育部,2020),揭示多數大專校院防疫措施,供各界參考依循。現階段我國防疫成效舉世聞名、有目共睹,但面對層出不窮的確診個案,世界各國校園防疫工作推陳出新,其中仍有一些可供參考借鏡之處。
日本文部科學省於2020年3月4日發表因應新冠肺炎辦法,為防止感染擴大,全國3萬2384所公立高、中、小學統一實施停課(包含已計畫停課之學校),停課率達98.7%。其中半數以上自治體因應文部科學省之要求自3月2日開始實施停課,一部分的自治體從5日開始實施,停課期間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全國也有20個市町村的227所小學、89所中學、島根縣35所高中、12所特殊教育學校、埼玉縣36所特別教育學校決定不實施停課措施,文部科學省對此表示尊重個自治體的決定,對於決定不實施停課的學校,不會再度要求實施(駐大阪辦事處派駐人員,2020)。
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20年3月6日宣布將取消所有的面授課程,並至少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改為線上授課,成為美國第一所採取如此積極行動的主要大學。而全美各地的院校亦已終止前往受病毒影響國家的海外留學計畫、取消校方資助的旅行,並對從受影響國家返國的學生實行14天的自主隔離雖然到目前為止,大專院校校方把防疫重點集中在國際間旅行的限制上,但可能很快就會採取行動進一步限制國內旅行,限制學生及教職員工前往美國境內「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州」進行任何學校官方認可的旅行(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20)。
加拿大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迅速擴散,亞伯達省卡加利市教育局於2020年2月取消該學區原定於3至4月前往義大利、日本和臺灣共5項海外課程計畫,並勸告學術人員避免前往疫情爆發的國家,未來隨著疫情發展還可能取消更多海外課程計畫。該局在國際旅遊行程之前和期間皆制定嚴謹的流程規範,現在更必須重新審視這些國際課程計畫,以確保學生和教職員的健康與安全,學生對於突然中止海外課程,難免感到沮喪失望,但透過公開說明與輔導,也能理解主辦單位迫於疫情肆虐,不得不做此決定(駐溫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20)。
奧地利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蔓延,各級學校授課將分階段暫停,高中畢業會考延期,奧地利政府希望透過減少社會上人與人的接觸來減緩病毒的擴散,這開始的第一步立刻影響到41萬1千名第九至十三年級的14歲以上學生。雖然學校表示停止在學校的授課並不代表教學停止,高中生將會使用數位設備以電子遠距授課的方式繼續學習,同時也會提供網路學習資源以供利用,老師們可以透過電子信件與學生們交流;但也有專家認為全面關閉學校與幼兒園目前並沒有意義,家長面臨孩子照顧以及經濟問題太大,影響太廣,且對於即將要參加本屆會考的畢業生,政府要提供怎麼樣的協助,還要再進一步思考具體方案(駐奧地利代表處教育組,2020)
毒品入侵校園的狀況越來越氾濫,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12至17歲未成年族群有23%的人,第一次接觸毒品就是在學校,2018年一年就有1,022名學生因為染毒接受輔導,反毒宣導刻不容緩(張良瑜、徐弋桓與宋佾璋,2019)。面對社會急遽變遷及新興毒品的推陳出新,校園防制毒品入侵議題面臨強大挑戰,亟待與時俱進;行政院於2018年揭示「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行政院,2018),教育部亦於2019年修正「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實施計畫」,將重點置於18歲以下未成年學生防護網絡的建立,以達成學生遠離有害物質、防範藥毒濫用成癮為目標。
英國近年出現新式販毒集團,奴役未成年人販運毒品,利用缺乏照顧的弱勢青少年去農村進行毒品交易。針對藥物使用教育,英國政府發表相對應的「學校毒品(藥物)教育政策及準則」,指出學校應制定出藥物政策,其中包括藥物教育以及學校內、學校外旅行的藥物準則;同時規範學校應在整個學區建立起協商禁毒機制,並與當地兒童、衛生機構合作建立關係,確保受藥物濫用影響的學生們能隨時獲得幫助。此外,英國自2011年起,將「個人、社會和健康教育課程」(Personal, 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簡稱PSHE)定為所有中小學的必修課,近年藥物使用教育開始青睞教導的是「生活技能和適應能力」的方法,藥物使用教育幫助那些想吸毒的人,讓毒品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也幫助年輕人培養明確的思路,讓他們在面對棘手情況時能做出明智的選擇,而非倚靠毒品(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a)。
俄羅斯國民教育部於2018年制定新草案,明定對中學生及大學生進行毒品及酒精飲料的社會心理測試規定,提議降低對校園毒品測試的年齡至13歲,主要目的在確定青少年使用毒品和其他精神藥物、酒精飲料及煙草的傾向,還可以電子方式進行測試,包括遠距測試,測試結果儲存在電子裝置上且不標示學生姓名,測試結果由地方當局進行分析,並找出哪個年級、學校需要進行更積極的預防措施;惟該毒品測試須經過家長或法定代理人書面同意,否則即使立法也不能對中學生進行強制性毒品檢測(駐俄羅斯代表處教育組,2019)。
各國近年積極推動防制校園毒品濫用問題對策及作為,大致可分為三方面:(一)推動健康校園生活之營造方案,包含發展以「健康生活」為目標之校園環境營造工作、以正向教師行為影響並改善學生之校園生活、以課程改革促進學生之校園健康生活等;(二)活用第三方勢力共同推動反毒工作,包含促進親師合作並協助家長確切發揮家庭教育之機能、動用警察公權力強化校園毒品濫用之掃蕩工作、借助民間企業科技新知提升校園毒品濫用行為之舉報比率等;(三)擴充家長及學生對於另類教育之選擇,包含在家自學、職業訓練專案與社區實習等(宋峻杰,2020)。
語言暴力、情緒暴力、肢體暴力,都是來自苦毒,如何避免因氣憤或積怨而心生苦毒,進而引發自殺、霸凌、暴力傷人或殺害等傷人傷己的不幸事件,也是值得關注的校園安全議題。歐美各國近年校園槍擊事件頻傳,僅2019年,在全美各地高中或大學就發生了11起校園槍擊事件(紐約時報,2019年11月15日),引起社會各界不安與親師生心理恐慌;我國雖無槍枝氾濫疑慮,但無差別殺人事件頻傳,校園出現暴力攻擊傷害事件亦時有所聞,如何落實三級學輔工作、加強通報體系及建置校園安全防護設施,都是防範苦毒暴力事件的有效作為。
英國《教育與視察法》(Education and Inspection Act 2006)針對一般暴力事件或學生偏差行為,明文規定學校校長可以訂定校內章程以建立學生行為規範準則,其目的在於:(一)鼓勵合宜的舉止、自律的態度與尊重師長;(二)禁止學生間的霸凌行為;(三)確立合宜的行為準則;(四)確保學生被交派的作業或任務是合理,且和其所接受的學習內容相關;(五)其他有關學生行為規矩的規範。《教育與視察法》也明定教師對於學生有不當行為、違反校內規定或不服合理管教的情形時,可以行使懲戒權,教師懲戒權的行使也及於學生在校外的偏差行為。然而,英國教育部並未針對學生偏差行為或校園暴力事件,制定一體適用於各級學校的統一處理流程或原則,而是授權學校自行在校內規章明定清楚,使學生及學生家長得以知悉(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b)。
日本自2019年度起,將校園安全列為教育學程之必修課程。日本的校園安全對策始於2001年發生的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23名師生遭殺害刺傷事件,明定中央政府及學校應採取之相關措施。曾發生事件的大阪教育大學自2008年度起率先將校園安全列為必修,教授校園安全的概念及發生事件、事故時的處理方式,在課程中藉由實際的案件說明狀況,並傳授須先關緊校門之教訓。具體而言,如編製危機管理手冊,實施校園安全檢查、教職員進修等皆列為義務事項,鑒於校園內發生事件或意外事故,以及東日本大地震的教訓,校園安全列為必修課程的目的在培養該學程學生日後成為教師時所需的危機管理與事件發生後的適當因應措施。(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正積極研發一種自動偵測工具,以期能快速辨識社群媒體中的仇恨與恐嚇言論,該工具將能協助警方在部落格、聊天室等類似的數位媒體中,迅速找出仇恨與恐嚇言論。該人工智慧系統正持續為系統建立語言規則,透過研讀大量文章來學習語言,例如,研究團隊已將整套瑞典文的維基百科匯入系統內,好讓系統自行進階學習研究團隊尚未建立的語言規則,研究人員也從不同的部落格提取文章,親自將大量的恐嚇言論判讀為五個等級;另外,研究團隊也從實際上的「仇恨言論產生器」蒐集了約五萬則仇恨文章,將這些文章分級。該系統將有助於使頻道管理者和警方更容易監管這些言論的內容,作為預防犯罪攻擊之用(駐瑞典代表處教育組,2019)。
美國紐約州政府教育廳於2020年1月同意Lockport學區教育局,在轄內8所公立學校引進人臉辨識系統,這是紐約州,也是全美第一所公立學區採取此項措施。該系統啟用後,學校會將上百架攝影機所取得的人臉畫面與學校行政部門的「名單」比對,這張名單列有性侵人士及高危險人士等。當系統偵測到類似的人臉,會自動發送訊息到14處當地的安全部門,安全部門將確認是否為同一人,如果非為同一人,警訊自動解除;如為同一人,系統會發送訊息給學校行政部門,以採取相關行動;另外系統也會掃描槍枝,Lockport警察局長Steven Abbott說,如果系統掃描出槍枝,會自動發送訊息予學校行政部門及當地警察局。支持者認為人臉辨識運用於校園,可以成為打擊犯罪的利器,預防大規模槍擊及性侵事件;但也有反對者提出疑慮,認為學校以公共安全為由,讓學生成為暴露在侵犯穩私危險下的高科技實驗白老鼠,不過,雖有些學生抱怨未被詳盡告知這項系統的運作情形,卻也有不少學生覺得這套系統很酷(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0)。
美國德州學區TISD也於2018新學年啟動更多校園安全措施,包含提撥60餘萬美元安裝小學校園入口安全設備,訪客須先按鈴獲准後始得進入校園,老師則須在手機上下載安全警示程式,如在教室遇到狀況,則從手機按下警式鈕作通報,學區也更新校園緊急關閉程序,並安裝緊急關閉鈕,以備突發狀況使用;同時,學區也加強與地方及聯邦執法單位合作,並密切注意社群網站上具威脅性的動態,配合開設「匿名警報(Anonymous Alert)」通報系統,讓學生、家長及社區居民可以對學區裡任何可疑或霸凌行為隨時通報(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8)。
越南教育和培訓部(MOET)在2019年4月所發布有關於預防與打擊學校暴力的指令中,提到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安裝攝影機,以監控課堂活動,安裝的設施將取決於地方與學校的條件及其財務能力。在2018-2019學年,100%的公立幼兒園都配有攝影機,學校的暴力事件已有所減少,但還需要採取許多其他措施,例如在學校制定行為準則,減輕對教師的壓力與加強教師道德教育,而為了防止學校濫用,教師也需要接受培訓,旨在確保教師與學生的圖像不被用於錯誤的目的(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2019)。
參考文獻
行政院(2018)。修正「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核定本)。
宋峻杰(2020)。你知道你的孩子在吸毒嗎?防制校園毒品濫用問題對策之國際動向。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92。
紐約時報(2019年11月15日)。回顧2019年美國11起校園槍擊案。
張良瑜、徐弋桓與宋佾璋(2019)。毒品入侵校園 一年逾千名學生染毒。華視新聞。
教育部(2020)。各校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學生安心就學措施公告。
駐大阪辦事處派駐人員(2020)。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全國3萬2千所學校停課。教育部電子報國際視窗,912。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日本將校園安全列入教育學程必修課程。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5。
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18)。德州學區TISD新學年啟動更多校園安全措施。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57。
駐芝加哥辦事處教育組(2020)。因應新型冠狀病毒 華盛頓大學為美國第一所取消面授課程的大學。教育部電子報國際視窗,912。
駐俄羅斯代表處教育組(2019)。俄國民教育部提議降低對校園毒品測試的年齡至13歲。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2019)。越南胡志明市與河內在學校安裝攝影機。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a)。英國學校預防藥物濫用之措施。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7。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9b)。英國學校對於校園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的處置。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5。
駐奧地利代表處教育組(2020)。奧地利各級學校授課將分階段停課 高中畢業會考延期。教育部電子報國際視窗,913。
駐溫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20)。加拿大卡加利教育局取消海外課程。教育部電子報國際視窗,912。
駐瑞典代表處教育組(2019)。借助AI能更迅速識別社群媒體中的仇恨與恐嚇。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71。
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2020)。人臉辨識進入美國中小學校園。教育部電子報國際視窗,910。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