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際雙聯學位」應採取哪些做法?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陳昀萱 副研究員

壹、前言

  為了鼓勵跨領域學習、培養科際整合人才,全世界政府部門與高等教育機構紛紛開始推動雙學位(a dual-degree or double degree)或聯合學位(a joint degree),前者指的是學生可獲得兩項學位,後者則是跨校聯名頒授一項學位,以下將前兩項統稱雙聯學制。廣義說來,雙聯學位不僅可以是在校內不同科系學位、跨校、跨校內階段,例如加拿大卑詩大學有文學士與商管碩士雙學位(駐溫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14),更可以跨國。特別是全球化發展,促使各國高等教育機構推動國際化交流,並紛紛開始更為具體的交流內容,從交換學生短暫遊學、到修習學分、最後到簽訂國際雙聯學位計畫,鼓勵學生完成跨校雙聯學位,強化實質教育文化交流的內涵。只是,從簽訂國際雙聯學位協定到真正讓學生完成雙聯學位,仍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畢竟國際雙聯學位所涉層面既廣且深。

  我國目前主要有「大學法」及「學位授予法」授權各大學自訂雙聯學制實施辦法,依據「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資料顯示:國內107學年度(含上下學期)約有 90所大專校院790個系所和國外簽定約1800項雙聯學位計畫,107學年度簽訂最多的學校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與東協;估計107學年共約本國與外籍學生1300名修讀雙聯學程(圖1與圖2)(註1)。



圖1、107第1學期修讀雙聯學制學生人數



圖2、107第2學期修讀雙聯學制學生人數

  本文嘗試彙整了解國際雙聯學位發展的脈絡、歐盟、美國、日本等政府或大學推動國際雙聯學位採取的相關做法,以了解國際雙聯學位發展其實有其特定脈絡,綜合做為我國主政單位思考發展相關議題時的參考。

貳、國際雙聯學位的發展脈絡、優點與挑戰

  最早開始系統性推動國際雙聯學位的芻議,源於歐盟自1987年開始推動的伊拉斯謨斯計畫(Erasmus Program,或稱歐盟大學生移動力行動架構,European Community Action Scheme for the Mo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便藉由積極獎助歐洲學生到其他歐洲國家修習學分與實習,強化歐洲各國高等教育機構學制、內容、與品保的認可與合作。隨後歐洲29國教育部長會議在1999年就歐洲高等教育發展發表的波隆那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侯永琪,2009),這項宣言目標之一是建置「歐洲高等教育區」(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秉持包容性(inclusive)與可及性(accessible)的精神、推動歐洲各國高等教育制度透明化且彼此相容(comparability)的學制,促進歐洲各國教師、學生、及文化交流合作,讓歐洲高等教育更具吸引力與競爭力(European Commission, 2020a)。

  歐盟在2009年更設置了「伊拉斯謨斯世界計畫(Erasmus Mundus)」,除了贊助共同碩士博士學程(Erasmus Mundus Joint Program),也開放給非歐盟會員國學生參與,例如:法國波瓦提大學便和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巴西南大河聯邦大學共同合作設置國際聯合碩士學位學程,成為具指標性的國際雙聯學位學程(駐法國教育組,2013)。2013年歐盟發布更大規模的「新伊拉斯謨斯計畫(Erasmus+,2014-2020)」,將Erasmus Mundus納為其中一項子計畫,成為歐盟聯合碩士學程(Erasmus Mundus Joint Degree program, European Commission, 2020b)。EMJMD學程由來自三個以上不同歐洲國家的大學組成學程聯盟,向歐盟申請開授聯合碩士學程並提供獎學金,學程期間自12個月至24個月不等,學生必須在其中兩所大學進修,修畢學程可獲雙重、多重或是聯合碩士學位,這些學位也受參與歐盟國家承認。EMJMD 2014-2020規劃總計350個聯合碩士學程,提供約三萬名碩士生就讀,申請聯合碩士學程的學生經過甄試後,每一學年至多可獲得獎學金25,000 歐元(約新台幣85萬元)獎學金;若未通過甄試,還是可以自費就讀(歐洲教育展執行委員會,2020)。EMJMD也和非歐盟國合作發展雙聯學程計畫。例如2018年歐盟與日本就共同出資規劃歐日雙聯碩士學程(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9)。我國則是自2012年開始提供每年10個名額各約新台幣420,000元的獎學金,供台灣學生赴歐盟就讀歐盟的雙聯碩士學程(教育部,2012)。歐盟也於2019年3月發布新的 Erasmus+, 2021-2027,希望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獲益(European Parliament, 2019)。 

  推動國際雙聯學位碩士學程,不僅對許多歐盟大學來說,是追求創新、擴張研究夥伴、拓展財務來源的有效方法(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09);對於學生增加國際經驗、個人跨文化及語言能力、就業競爭力也有幫助(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9)。雖然優點不少,但推動過程及後續挑戰也很多,涉及相關法規調整、合作學校的財務架構與學生學費問題。此外,學生在就讀也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密集的專業課程、規劃安排到不同國家生活、學習新的語言、適應不同的教育系統(駐法國教育組,2013),對沒有獎學金機會的學生而言,學費與生活費更是一項負擔。

參、歐洲、美國與日本推動雙聯學位的經驗與做法

  由於各國高等教育機構與教育主管單位的角色不盡相同,以下主要參酌歐洲與美國經驗,並輔以日本例子,彙整出推動雙聯學位的幾項重要做法與建議。

一、政府與高等教育機構跨國策劃與協力

  雖然自由、自主與自治是大學發展的基本精神,但是要開拓國際雙聯學制涉及跨國教育制度、專業內容、教育品質的相互承認,因此教育主管單位和高等教育機構有其各自重要性,長期分工耕耘也是必要的。例如歐盟自2009年就開始推動聯合碩士學位的經驗,揭示歐洲各國教育主管單位對此具備共識有關鍵性。其他如瑞典教育部也在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藉由認可雙聯學位學程強化學生的國際化(駐瑞典代表處教育組,2009)。而非歐盟會員的其他國家如日本,也由文部科學省在2014年規畫調整「大學設置基準」、由大學與國外大學共同自行設計學程,讓日本學生於簽訂學程的國外大學取得的學分及兩校共同頒發的聯名可以受到日本政府承認(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4)。

  除了教育主管單位,高等教育機構是否擬具清晰的國際化策略與推動雙聯學位程序、積極與國外夥伴學校共同發展專業課程或學分採認也相當關鍵。歐盟Erasmus Mundus Joint Master Degrees: The Story sofar報告書指出(European Commission, 2016):成功參與雙聯碩士學程計畫的大學,有很高比例具有明確的國際化策略、也都積極與國外學校共同發展專業課程。美國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以下簡稱ACE) (2011)針對美國大學國際雙聯學位的調查也發現:36%的參與學校內針對雙聯學制有一套標準程序、16%學校正在發展這些標準程序,讓學校更容易跨出推動雙聯學制的第一步。綜言之,各國高等教育主管單位與高教機構有其各自關鍵角色要扮演。

二、調整高等教育相關法規

  除了歐盟的經驗,日本與美國的經驗也指出:與大學招生、學費、學分或學位取得等相關高等教育法規與辦法,也都需要配合調整,例如ACE( 2011)調查發現:49%的受調查大學在推動雙聯學位時曾遭逢法規面向的挑戰。日本文部省為鼓勵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簽訂聯合學位,則在2014年修訂法令,承認國內大學與國外大學聯名授予學位、以期在法規鬆綁與教育品質之間求得平衡,細節包括畢業124個學分有一半以上是在日本取得、四分之一以上是在國外大學取得,且合作的國外大學必須是經當地政府承認、具備足夠教育資源的正規大學等(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5)。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推動和法國巴黎大學政治學院的雙聯文學士學位學程,也曾被質疑錄取率高於哥倫比亞大學平均7%的入學錄取率,哥大則指出該學程因招生條件已較一般招生嚴格,因此定有獨立的招生系統和名額(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8)。顯示相關議題涉及法規層面甚廣,都需要一併關注調整。

三、挹注經費鼓勵學生與高教機構參與

  由於合作發展國際雙聯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必然面對不同國家學費政策不同、調整校內財務制度、而就讀學生也必然面對不同學校的學費。雖然收取多少學費可由合作學校自行簽訂協定處理部分學費問題,但若要系統性鼓勵大規模推動國際雙聯學制,由政府適度經費挹注鼓勵推動也有其重要性。美國ACE(2011)調查報告指出:除了法規層面、財務問題是許多大學所面臨的的大挑戰。歐盟因其跨國組織屬性而財源豐厚,讓伊拉斯謨斯的雙聯碩士學位學程共七年計畫可以資助高達350項學程計3萬名學生,每年提供最多25,000歐元就讀一至兩年的時間。即便是歐盟與日本合作的歐盟-日本Erasmus Mundus計畫,也是由雙方平均分攤900萬歐元支持歐洲與日本的合作學校所提出的三項計畫、並各自提供獎學金名額64位(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9)。因此政府適度提供獎助金額給高教機構與學生,除了可發揮政策鼓勵的宣示效果、也可以提供實質的誘因。

四、強化教職員與學生跨文化及語言學習

  美國ACE (2011, pp. 22-23)調查推動雙聯學制的大學所面臨的主要兩項學術挑戰包括:課程學分採認(course equivalence)和語言文化差異(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遠高於教學(teaching methodologies)及評分方法(grading/evaluation methodologies)。和我國國內情況較為不同的是,在美國大學修讀雙聯學位的外國學生多於美國學生,因此也有57%參與調查學校表示:學生期望和教職員的互動(student expectations for engaging with faculty)及教職員的興趣與投入(faculty interest and commitment)也是較大的挑戰。

  該報告同時例舉部分美國大學解決以上這些挑戰的策略:從教職員交換開始建立國際雙學位學制。例如賓州Northampton Community College先接待來自中國雙聯學制合作學校的教師進行六個月的訪學、再派送教師到合作學校進行暑期訪學,並持續接待不同領域中國學者以發展不同領域的合作。其他美國大學如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和其墨西哥雙聯學制合作學校也有類似作法,藉此鼓勵雙方教師長期參與投入。針對校內國際雙聯學位的老師與學生,De Paul University 則是雙管齊下,一方面為校內教師舉辦全球教室工作坊(Workshop on the global classroom),讓其教師了解修讀國際雙聯學位國際學生的期望,也提供整合國際學生與本地學生的課堂教學策略。同時,也和其法國與瑞典雙聯學位合作夥伴共同舉辦諮詢座談會(advising session),讓學生可以預先準備好面對國外不同文化的教育理論實務、學習模式與課室環境。目前雖然國內修讀雙聯學制的本國學生多於外籍學生,但隨著東協學生大幅增加,倘要繼續擴大國際雙聯學制、同時兼顧擴大對外招生並確保國際雙聯學制品質,以上做法也值得參酌。

五、善加發展利用數位學習科技

  學術社群媒體WiredAcademic曾在2012年報導歐盟Erasmus 計畫課程全數上網的發展,希望藉由建置此歐洲層級的MOOCs,整合歐盟各國的大學成為一個超越歐盟國家的歐洲大學,邁向歐洲波隆那宣言所建立的歐洲高等教育區的目標,雖然未見歐盟在此的後續發展,英國先鋒論壇報評論則認為一個歐洲層級的MOOCs有其必要性,除了可以整合國際雙聯學制,也可藉此建立歐洲特色、學位和商業模式來吸引國際學生。此外,歐洲的MOOCS的好處還包括:解決歐洲中小型大學的全球化挑戰、凸顯語言多樣化特色、提供終生學習機會、生涯轉型和國際人力流動問題(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3)。

  雖然前述發展尚未見具體成果,但是隨著當前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迫使世界各大學紛紛採取遠距教學、國際學生必須歸國的窘境下,可能意味教育國際化即將邁入尾聲(Babones, 2020)、但也可如其他有識者認為是重新思考高等教育國際化新方向的契機(Unkule, 2020)。此時,整合線上科技的數位學習勢必成為重要發展趨勢,如何結合國內科技、各大學線上開放課程、與國際雙聯學制的發展,善用數位科技優勢、調整數位學習的限制,也是我國持續推動國際學聯學制可以思考的重要方向。


註釋

註1:完成學程學生人數需要進一步另外統計。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https://udb.moe.edu.tw/


參考文獻

侯永琪(2009)。雙聯學位國際認證初探評鑑雙月刊,17

教育部(2012)。本部歐盟獎學金資訊

歐洲教育展執行委員會(2020)。Erasmus+ 歐盟聯合碩士學程獎學金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4)。日本推動國內大學與海外大學的雙聯學制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5)。日本實施與外國大學共同授予雙聯學位方針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法國教育組(2013)。波瓦提大學參與「伊拉斯謨斯世界計畫」成為國際學位指標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09)。美國研究所覓海外夥伴趨勢走強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8)。哥倫比亞大學推出跨洲雙聯學士計畫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溫哥華辦事處教育組(2014)。加國卑詩大學首創,學士及研究所雙聯學位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瑞典代表處教育組(2009)。聯合學位及教師交流促使瑞典大學邁向國際化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3)。歐洲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的挑展與機會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29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9)。首批歐盟-日本Erasmus Mundus雙聯碩士學程計畫甄選結果公布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19)。歐盟Erasmus+交換計劃研究報告新出爐,有效增進學生就要和大學創新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2011). Mapping International Joint and Dual Degree: US Program Profiles and Perspectives.

Babones, S. (2020). Cornoavirus crisis may spell the end of an era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 (2016). Erasmus Mundus Joint Master Degrees: The Story sofar.

European Commission (2020a). What is the Bologna Process?.

European Commission (2020b). What is Erasmus+ and how is it managed?.

European Parliament (2019). Erasmus+ 2021-2027: more people to experience learning exchanges in Europe.

Unkule, K. (2020). An opportunity to change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推動「國際雙聯學位」應採取哪些做法?.pdf

國際雙聯學位 高等教育國際化 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