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研究》第14卷第3期出版訊息

教科書研究中心 | 《教科書研究》編務小組

  《教科書研究》為當前華文世界以教科書為研究主題之專業性期刊,每年定期於4、8及12月中旬出刊,稿件隨收隨審,歡迎各界將「教科書及教材」相關研究成果踴躍惠稿。

  本期由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楊智穎教授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許育健教授擔任主編,本期以「多語文教材的發展與設計」為主題,除了三篇專論論文外,另有論壇、書評及資料與統計四個專欄。

  專論第一篇由蔡玲婉所撰〈國語科改編課文的使用與理解——以〈憨孫耶,好去睏啊!〉的教學為例〉,以個案研究法經由教學觀察紀錄、學生學習單等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一、教師需調整使用改編課文,經由原文增補與比較才能增進理解,提高學生批評與欣賞力;二、改編課文篇章段落的不完整會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而增補原文段落有助主題體會。

  第二篇洪麗卿、劉美慧、陳麗華共同撰寫〈國小三年級社會領域教科書「探究任務」內涵之分析——以探究為本的觀點〉,從探究為本的觀點,運用內容分析法討論國小社會教科書如何詮釋探究任務。研究發現:一、各版本主題探究與實作單元傾向於統整性內容,議題融入不高;二、多以問題導入的形式,但探究路徑以教師導向居多;三、探究歷程採個人探究甚於協同探究,且協同形式僅在局部步驟進行;四、各版本探究任務多為結構式探究,較少引導學生參與規劃。

  第三篇徐新逸、郭盈芝所撰〈數位學習在技職教育的研究現況及趨勢分析〉,採用書目計量法並透過VOS科學製圖工具,分析自1980年來四十年間的期刊、研討會論文、書本及書本章節等文獻,進行多層次篩選分析。結果發現:一、全球數位學習在技職教育的研究趨勢自1997年起明顯呈現3倍成長;二、全球關注數位學習在技職教育議題之國家可分為7個研究叢集;三、各國研究議題的類別在教學部分多於科技;四、在技職教育領域中,各國均重視高等教育之應用及混成學習;五、臺灣研究議題多集中在「支持科技」與「學習科技」;教學設計偏重遊戲式學習、學習風格及學習鷹架,內容多在STEM領域。

  論壇基於多語文教材發展與設計之旨趣,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或實務經驗者,以「本土/新住民語文教材發展與設計」為題,梳理本土語文及新住民語文教材編寫設計上的諸多思考與意見,建議未來能跨界合作,除了學界開發教材教法之外,也期盼業界進行整合,建立資料庫,蒐集各種不同的教學影片與資料,提供平臺,讓本土語文及新住民教學人員能有再訓練、再學習的機會。

  書評由楊宏琪介紹野崎佳彥所撰寫的《1945-2007年戰後日本的戰爭記憶、國族主義與教育——日本教科書爭論與家永三郎的法院挑戰》(War Memory, Nationalism and Education in Postwar Japan, 1945-2007: The Japanese History Textbook Controversy and Ienaga Saburo’s Court Challenges),講述1965-1997年間,家永三郎透過司法訴訟與教育部進行博弈。當時的民間團體與政府雙方之間對「戰爭」的觀點有著極具差異的認識論與價值觀,最終目的是證明日本政府對歷史教科書的審查及偏離史實的書寫有違憲之處。此書以教科書內容彰顯官方與民間、歷史研究者等不同價值觀之爭議,就教科書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後,依例提供本院教科書審定統計資料。

  本刊紙本與電子版同步發行,歡迎至《教科書研究》電子期刊官網,瀏覽下載各卷期全文內容。


教科書研究 多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