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劉韋君
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國際課綱研究室於2022年6月16日辦理之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國際文憑課程專題演講:IB國際文憑對中小學課程教學的啟示,由李文富主任擔任主持人,邀請臺北市私立奎山實驗高級中學蔡進雄校長進行線上演講,共計52人次參與。本場次為IB課程系列演講之第三場,除探索奎山實驗教育豐富的IB課程設計與組織,讓與會者瞭解國際教育趨勢,更開啟跨領域多元學習的前瞻視野。
校長首先以固定型 (fixed mindset) 及成長型 (growth mindset) 的心智模式做為開場,鼓勵教師以成長性思維進行終身學習,並介紹奎山高中PYP、MYP與DP課程。 PYP (Primary Years Programme)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為針對3至12歲學生開設的初等教育課程,旨在培育學生探究與創造思考能力,聚焦六大學問主軸(語言、人文、數學、科學、藝術、健康社會個人),跨域整合六大學科並融入課程,培育學生探索多元領域的基礎教育思維。而 MYP (Middle Years Programme) 國際文憑中學課程,係針對11至16歲學生開設的中等教育課程,聚焦學習者圖像 (IB Learner Profiles),強調培養跨域技能的學習 (Approaches to learning) 及社區責任的參與,包括交流、社交、自我管理、研究與思考。 IBDP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強調三項核心要素: 修讀一門知識理論科目 (Theory of Knowledge,簡稱TOK) 、完成4,000字專題延伸論文 (Extended Essay,簡稱EE) 、參加課外活動(包含創造【Creativity】、行動【Action】與服務【Service】,合稱CAS),除了培養學生在學術上有優異表現,更需要參與及服務社會、貢獻人群,瞭解發展方向,並具備接軌國際教育的素養。
當日參與讀書會的同仁對於校長懷抱不同視角看IB文憑的熱忱感到印象深刻,他特別分享去年八月到奎山服務之心路歷程,包含瞭解學生對於實驗教育的看法,以及學校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獲得知識並加以應用;培養教師熟悉IB課程設計與教學成效的考核,體認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進而鼓勵學生不要害怕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成長。校長亦進行中西教育之比較,歸納IB國際文憑課程為進步的關鍵,並可於吸取其精華的同時,將在地課程脈絡化。
第一位與談人—劉韋君博士後研究首先彙整IB課程的特色,以呼應校長的課程介紹,並提出IB對課綱的啟示、未來的挑戰及反思,最後補充IB國際文憑課程中的CP課程(國際文憑職業先修項目)與企業實習交流之相關內容。第二位與談人—吳文龍助理研究員則提出將IB理念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上,將學習者圖像轉化成課程內容;高中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更可與IB課程連結,並加強實作評量的運用。未來新課綱可借鏡IB課程的特色,連結與探究六大學科的知能並加以實踐。
林崇熙院長亦撥冗參與本次讀書會,他提出奎山實驗教育迥異於一般課程之處:沒有升學考試、教師需自備上課教材及提供行政支持,引發熱烈討論。蔡校長亦回應三項教育的核心要素:去連貫跨域部分,未來課綱可以借鏡 Extended Essay 以及延伸論文貫穿知識脈絡,提供教育學界參考。
IB課程的全人教育、終身學習理念與108課綱素養導向課程精神相近,其校務評鑑與外部評鑑模式亦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致力培育批判探究能力與概念理解的全方位人才,讓學生除在本地深耕外,更具備國際化視野,並為下一輪課綱設計帶來全新的啟發!